莒地为较早进入人类文明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屋楼春晓、浮来夕照、书院夜诵、西湖烟雨、马亓耸翠、洛山樵牧、山寺晚钟、沭水拖蓝八处景观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屋楼春晓是莒州外八景之一,列莒州外八景之首。屋楼崮是莒东平原第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山,也是每天清晨太阳最先照耀的山峰。
屋楼崮,又名石牟山、石楼山、屋楼山,位于莒城东11公里,海拔473米,面积3平方公里,山不高而突兀,远观似楼塔耸立,平地挺拔,北麓陡险,峭壁如削,西南麓壁峰挺立,由大崮、二崮、三崮三峰组成。
相传有巢氏始起于此地。《通志》认为:“有巢氏又曰大巢氏,伏羲之后,大庭氏十传为有巢氏,居石楼”。人类“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起源于莒地,其先祖有巢氏,便是栖居于屋楼一带的莒地先民,山因以得名。《通志》和《绎史》均详细记载,是巢楼之制始起的地方。
莒地不但是巢楼之制的故乡,而且是测时纪历的源地。从该山西麓的朱家村遗址出土的陶文“ ”证明,五千年前,此山已是莒地先民观日出定春分的标的山巅,早在远古时代,东夷民族之一的莒地就是植物茂盛,哺乳动物藩生、古人类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时代,已经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图象文字“日月山”描写的就是日出的景象,由太阳离山峰近而得知,“山上的云气承着初出的太阳,基为早晨旦明的景象,宛然如绘”(于省吾《文物》1973年2月)。中国古代关于日月出没于山峰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就记有很多。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就记有七处日月升起和下降的山名,它反映了不同地区用不同的山作为参照物,以确定日出方向。
“日月山”文字的出现,表明东夷民族不同部落已掌握了用日出方向定季节的天文历法
每年春分、秋分时节,晨时的太阳从峰顶冉冉升起,莒城东望,一轮红日自崮巅冉冉升起,古刹佛塔、苍松翠柏,皆染上金色的霞彩,颇具奇趣,就会依稀呈现出“日月山 ”形图象,这便是“屋楼春晓”的壮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