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成本和获得相关证件的时间压力,新品牌产品依托代工,品牌专注发力营销的分工几乎已成为行业共同之选,但这也意味着难以对品质进行严格把控。
比如一直以“国潮”包装著名的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其品控问题一直被许多消费者诟病,在花西子旗舰店,相关产品下的各式差评不在少数。
同心锁口红被吐槽产品有瑕疵,销量10万+的169元空气蜜粉被反馈容易卡粉、脱妆,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随时都有被替代的可能。
京东花西子旗舰店下的相关产品评论
第二,产品创新不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产品得以生存的关键要素,欧莱雅的波色因,SK-II的Pitera,此前强生公司的A醇都是独有专利,也因此诞生出跨越周期的爆品。
然而花西子申请的专利中,大部分都是外观专利和用具专利,产品功能科研等方面的专利相对较少,截止目前花西子有效的专利109项,其中外观专利75项,实用专利28项,发明专利仅为4项。
曾经霸屏的完美日记,截至2020年末,取得的专利数量只有28项,其中全部是外观专利。到2021年末,增加11项专利,仍全部是外观专利。完美日记用一年的时间和1.4亿元的投入增加了11项专利,这个数据很难让消费者接受。
完美日记近三年专利申请数量 图源:天眼查
第三,转型困难。
提及国货美妆,“平价”、“大牌平替”等标签就会接踵而至,而完美日记、珂拉琪等国货美妆走得正是“平价”甚至“低价”路线,处于下沉市场,一旦优惠大促力度减少或品牌溢价,消费者很难买账。如果再加上品质跟不上,将会丧失更多潜在消费者。
背靠什么样的大树才好乘凉?
一直以来,国货美妆的营销都毁誉参半,新消费品牌总是需要借助营销打响市场,老品牌需要营销留住老顾客,捕捉新顾客,由此产生的信息爆炸则由消费者全盘接收。而曾经对种草总是抱有信任的消费者,如今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变得更为理性和清醒。
有消费者曾在相关帖子下面坦言:任何产品,外观营销之类的做得花里胡哨,回到根本的产品上却马马虎虎,怎么生存?
天下美商认为,应当以高质量产品为核心,构建专属于自己的品牌效应或品牌价值。
过去许多国货品牌在未明确自己的定位时,盲目打上性价比的标签,最终汇入“平价”的洪流中一去不复返。但是性价比只是暂时的标签,随着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升级,拥有独特定位、理念清晰的品牌才能在一众品牌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长期的用户。
比如以“少女心”著称的品牌花知晓,一般消费者可能会觉得包装花哨,但是因为其从产品包装到品牌定位都符合特定的受众,花知晓在洛丽塔圈子很受欢迎。
对于一些以色彩为主的唇妆、眼妆品牌,由于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以及产品本身的特点,低复购率为普遍常态,这样的产品则更需要被赋予独特的品牌价值。
回到产品本身,目前已有许多品牌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
从研发层面来看,根据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最新发布的财报,2021年贝泰妮研发投入金额为1.20亿元,较2020年同期同比大涨了78.47%。去年3月,新锐品牌HFP斥资过亿的研发大楼已正式启用。
从供应链层面来看,珂拉琪收购卡婷CATKIN母公司生产工厂。而美尚股份创始人李琴娅也曾表示供应链对国货美妆的重要性:“长远来看,如果美妆集团一直背靠代工厂,缺乏自有的生产能力,那么将来的盈利能力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并且产品同质化的可能性也很大。”
总而言之,在现今行业市场逐渐冷静的情况下,虽然各大品牌仍对未来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但是随着产品差异减少、行业壁垒降低,决定品牌生死的,更多的是其独特的品牌价值。或许只有明确了品牌价值之后,才能够明确品牌定位,明确自身的优劣势所在,从而选择擅长的赛道,谋求品牌生存最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