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志》称壶口瀑布为石槽,它叙述道:“河中有山,凿中如槽,束流悬注七十余尺”。又说“石槽长一千步,阔三十步”。这显然和郦道元《水经注》说的不同,说明在这286年间壶口向上推移了一千步。唐制一步为5尺折合147.5厘米,一千步即为1475米。年均上移5.16米。那么民间谚语说的壶口上移为“一年磨一针”,每年只上移几厘米,差距就更大了。唐时石槽宽三十步,折合44.25米。现在为50米到30米,稍有差异。龙槽为流水冲刷所形成,不可能处处一样。古今数字虽不相合,但基本上是相当的。



吴炳在《壶口考》中认为,壶口瀑布是从韩城龙门后移到现在的位置的。他提出了“是古为谈龙门者,核其实,多指壶口”的结论,而且还考证得凿凿有据。我认为吴炳的论点可靠。如果壶口真是从龙门后移来的,那么孟门就可以看做它的一个中间驿站。

屹立七郎窝黄河大桥上,观:奔腾南逝窅无踪
刚走回宾馆门口,老郑出来了,我又领着他跑了一圈。

老郑雨中聊发少年狂
这会天色更亮些,云雾缭绕的山岭和雨雾弥漫的峡谷更显妩媚与神秘。

吉县壶口镇西口,雨中晨光

吉县壶口镇西口,雨中晨光
重游七郎窝黄河大桥:位于临汾市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国道309线上,连接山西和陕西两省。壶口瀑布沿黄河两岸,唯一的七郎窝黄河大桥是秦晋之好握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