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金刚石刀具的设计与制造, 以及金刚石刀具的一些最新成果。从推广应用的角度阐述其模块化、廉价化发展趋势, 同时就如何发展诸如模块化部件、执行系统、测量控制和环境控制等超精密加工关键技术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
随着汽车、航空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的性能及加工技术要求日益提高。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塑料、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PRMMC)及陶瓷材料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材料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性,这决定了它在机加工时刀具的寿命非常短。开发新型耐磨且稳定的超硬切削刀具是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的课题。
金刚石集力学、光学、热学、声学和光学等众多的优异性能于一身,具有极高的硬度、摩擦系数小、导热性高、热膨胀系数和化学惰性低,是制造刀具的理想材料。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加工方法,本文对当前金刚石刀具的制造方法作了一些概述。
1.金刚石刀具的分类
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金刚石刀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天然单晶金刚石刀具
人工合成金刚石刀具
2.天然金刚石刀具的发展与现状
天然金刚石具有硬度高、耐磨损、磨擦系数小、导热性好等优良特性,是制造切削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刀具的理想材料,使用天然单晶金剐石刀具对精密超精密零件进行切削,始于50年代末期。
后来发展要求加工非球面曲面反射镜,再发展要求加工大型反射镜。要求很高的形状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
目前,天然单晶金刚石刀具的使用已经相当成熟,但是由于其产量低,价格昂贵,加上人造金刚石的出现,天然单晶金刚石刀具在精密加工领域的使用量的增加趋势有所减弱,几种人造金刚石以其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和逐步成熟的使用技术,已经逐步占领了要求相对较低的精密加工市场。
3.金刚石刀具的应用
3.1 加工难加工的有色金属
在加工铜、锌、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时,这些材料粘附刀具,不宜加工。利用金刚石的摩擦系数低、与有色金属亲和力小而制成的金刚石刀具可防止金属与刀具粘结在一起。由于金刚石的弹性模量大,在切削时刃部变形小,对所切削的有色金属挤压变形小,使切削过程在小变形下完成,可以提高切削的表面质量。
3.2 加工难加工的非金属材料
加工含有大量高硬度质点的难加工非金属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填硅材料、硬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时,材料的硬质点使刀具的磨损严重,用硬质合金刀具难以加工,而金刚石刀具的硬度高、耐磨性好,因此加工效率高。
3.3 超精密加工
随着现代集成技术的问世,机加工向高精度方向发展,对刀具性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由于金刚石摩擦系数小、热膨胀系数低、导热率高,能切下极薄的切屑,切屑容易流出,与其它物质的亲和力小,不易产生积屑瘤,发热量小,导热率高,可以避免热量对刀刃和工件的影响,因此刀刃不易钝化,切削变形小,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表面。
4.金刚石刀具的制造方法
目前金刚石的主要加工方法有以下四种:薄膜涂层刀具、厚膜金刚石焊接刀具、金刚石烧结体刀具和单晶金刚石刀具。
4.1 薄膜涂层刀具
薄膜涂层刀具是在刚性及高温特性好的集体材料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沉积金刚石薄膜制成的刀具。由于SiN4系陶瓷、WC+Co系硬质合金以及金属W的热膨胀系与金刚石接近,制膜时产生的热应力小,因此可作为刀体的基体材料。WC+Co系硬质合金中,粘结相Co的存在易使金刚石薄膜与基体之间形成石墨而降低附着强度,在沉积前需进行预处理以消除Co的影响(一般通过酸腐蚀去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