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轻家花不好养
吴隆珠告诉记者,本来学生升到九年级后,都是从武汉市第四初级中学临解放大道的正门进校,但考虑到要绕一个大圈,多耗十几分钟,学校就给他们二老一人配了一把内部教师通道的门钥匙,方便他们接送吴限好。
学校把吴限好班级的教室安排在博学楼的一楼,记者注意到,整间教室沿走廊最低层有八扇窗户,其中七扇都贴有纸膜,惟有吴限好座位旁的那一扇窗户是透明的。“方便我们交流,他有什么需要敲敲窗户我就知道,我有什么事也先敲敲窗户。我尽量不进教室打扰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吴爷爷也会帮孩子们的忙,有时候有的孩子忘了复印学习资料,吴爷爷就会主动帮忙跑腿。”武汉市第四初级中学九(1)班班主任徐雯杰说,在学生们眼里,吴爷爷俨然是班级的一分子。
“老师们很负责,特别细心,真的很感谢学校!”奶奶江杰记忆犹新的是,吴限好八年级上学期时,上课时出现呕吐症状,当时的班主任朱金荣老师敏锐地察觉到不妙,提醒他们去医院看一看。吴限好觉得“不算事儿”,不愿耽误学习,回家休息了一会又要去上学。朱老师坚持认为去趟医院放心些。后来,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吴限好的确有颅内出血现象,幸亏及时就医。
病中更名“吴限好”,既是期盼也是祝福
“你们一定要跟天天说,这么多人都在跟他鼓劲、加油,他还要继续努力,但也不要急躁……”采访中,奶奶江杰接到了90多岁的“老太”(吴限好的曾祖母)打来的电话,叮嘱吴限好加油。原来,“老太”从其他亲友处得知长江日报的相关报道,很想跟长重孙交代几句。
吴限好透露,“天天”是他的小名。他的原名叫“吴昊天”,病情确诊后,家人给他改了一个名字——吴限好,既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美好祝福。
“亲友们都蛮看重他。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家庭合影他总是站C位。”奶奶江杰个性爽朗,对吴限好满心疼爱。她指了指电视机上一个定制的马克杯说,看到上面的照片了吗?那是前两年家庭聚会,拍全家福时“老太”将吴限好拉到前排中间挨着自己坐,绝对C位。
虽然行动不方便,这些年吴限好去过的地方不少:北京、上海、桂林、青海等等,一个暑假他爸妈都要带他和弟弟出外旅游两趟。
为求学跑三镇,从来不喊一声苦
“小长假有没有打算去哪里玩一玩?”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吴限好笑着摇了摇头,“明天要去校外辅导班上英语,我还想努把力争取考上高中哩!”
“他从小就比较好学。”奶奶江杰回忆说,四五岁时,吴限好还不会走路,躺在床上对着各种启蒙表学识数、学认字。吴限好学汉语拼音,可把奶奶为难坏了。许多汉语拼音她都不记得该如何读,就买来标有汉字发音的拼音表,但她是个“老武汉”不会讲普通话,伢又急着学,她只能用武汉方言来应付,结果上小学前吴限好学的是一口武汉方言版的汉语拼音。上小学后,花了很长时间,老师才把他的“汉味拼音”矫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