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微型牡丹的日常养护管理
5.1 浇水
牡丹为肉质根系,若根部长期处于水分过大的土壤中,容易造成根部腐烂。微型盆养牡丹要放于不易积水处,盆距以 50 cm 为宜,同时盆下最好放置青砖,以利排水。浇水以“见干见湿,不干不浇”为原则,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度。夏季浇水应在 08:00~10:00 和 18:00~20:00 进行。春秋两季只要盆土保持适当湿度就不必浇水,冬季需减少浇水次数。
5.2 施肥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本着“少量多施”的原则。可把充分发酵的饼肥碎块放入水中,施用时用清水稀释进行浇灌。一般在花前、花后每周施1 次肥水,另外牡丹充分展叶后可用 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7 d 喷 1 次,连喷 4~5 次,以利开花和花芽分化。落叶后可施浓肥 1 次。早春牡丹发芽后,每盆可施入 10 g 复合肥。
5.3 病虫害防治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常导致叶部病害发生,为防止叶部病害的发生,可在 5~7 月对叶面喷洒 50%多菌灵 10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每隔 10~15 d 施加 1 次。局部发现虫害,要及时进行人工捕杀。
5.4 整形修剪
春季芽体萌动后,应及时剔除根茎处萌发的“凤丹”土芽。另外为确保开出的牡丹花大、色艳,按照“一枝一花”原则,及时进行“疏蕾”。
同时抹除枝条上花芽以外的赘芽。对年生长量大、节间长的品种,为控制植株高度,花谢后可剔除第一腋芽,让第二腋芽长成花芽。
5.5 越冬防寒
冬季可将微型盆栽牡丹带花盆埋入土中,枝条露出地面。如果是家庭养植的盆栽牡丹,放于室外阳台上即可安全越冬。
5.6 倒盆换土
牡丹经长期盆养后,根系日渐老化,粗壮肉质根数量逐渐减少,吸收养分的能力下降,长势逐渐衰弱,影响花芽的形成及开花效果。因此,盆养 2~3 年后要于 10 月进行 1 次倒盆,剪去一部分老根,且换新的培养土。
6 总结
微型盆养牡丹轻质、小巧、携带方便,作为商品化生产可以实现四季销售。同时,其观赏效果突出,深受人们欢迎。
利用“凤丹”植株矮化嫁接培育技术生产微型盆养牡丹,不仅能拓展牡丹的应用观赏形式,扩大牡丹种苗的生产销路,更能增加牡丹种苗生产者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