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宵花种类繁多
顾名思义,年宵花就是春节期间增添节日喜庆的花卉,在农历除夕前一个月至元宵节这段时间花开正艳。
上海市农科院花卉研究员张永春博士告诉记者,花卉不仅代表祝贺新年、表达友谊等传统习俗,还是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新方式,成为都市里一种新的文化载体。
他介绍,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年宵花逐渐形成稳定的市场,主要是传统花卉和引进花卉。传统花卉包括牡丹、梅花、杜鹃、国兰、茶花、水仙、银柳等,而引进花卉主要指的“洋花”,包括各式洋兰,如蝴蝶兰、大花蕙兰等,以及红掌、凤梨、仙客来、彩色马蹄莲、郁金香等。
临近春节,年宵花市场红红火火
蝴蝶兰、大花蕙兰、凤梨、红掌,被称为年宵花的“四大花旦”。“四大花旦”花色鲜艳,花型比较大,配上绿油油的叶片,喜庆而大气,体现浓浓的过年气氛。“年宵花种类变化虽不大,但小型化、特色化的花艺产品逐渐成为新宠。”张永春说,花色淡雅的小盆花、各种绿植和挂果植物、多肉植物等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彩色马蹄莲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年宵花。颜色有红色、粉色、黄色、紫色、紫黑色,比白色马蹄莲更受人喜爱,而不同色彩的马蹄莲搭配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七色花”。
年宵花文化与各地的风土人情息息相关。比如上海市民更喜欢购买银柳、蜡梅、香石竹等切花,或者水仙、年橘、山茶等花卉,意在驱寒辟邪,祈求新年好运。
而广东人每到春节必买桃花和年橘。因为粤语“红桃”与“宏图”谐音,寓意“大展宏图”。在商场、餐馆等地方,也能常看见插在花瓶中的桃花,也是“大展宏图”、行“桃花运”的好兆头。“橘”字在粤语中的谐音是“吉”,买年橘对于广东人来说也是迎大吉,所以广东人过年离不开年橘,家家买年橘,商铺、酒店摆年橘,图个“大吉大利”。
仙客来可摆在家中,喜迎宾客。张海峰 摄
年宵花文化源远流长
其实,用年宵花作“岁朝清供”,是一种流传下来的风雅传统。
岁末年初,古人常用一些时令的花草蔬果、金石器玩等摆上案头,被称为“岁朝清供”,表达祈福的新春愿望。如今,“岁朝清供”的金石古玩不常见,但供花习俗延续下来,清雅又别致。
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教授周武忠曾在《中国花文化史》一书中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丰富的国度之一,中国人培育花卉的历史悠久,长达数千年。早在西周初年,即出现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活动,古人十分重视用花卉以及带有花卉图案的饰品来装饰厅堂。这也算是最早意义上的年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