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宵花市真正兴起于明清时期,最早出现在南方城市,近年来逐渐扩展到全国。岭南地区一直被认为是最早的年宵花文化发源地,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花市的出现也让广州有了“花城”的美名。
危地马拉城兰花展上的蝴蝶兰,颇为雅致
在上海,年宵花会最早可追溯至清代嘉庆年间。当时的年宵花会在“江南名园”豫园举办,以梅花、蜡梅为主,配以水仙、茶花、松、竹等传统植物。逛年宵花会逐渐和逛灯会、庙会一样,成为春节期间的节庆活动。
年宵花带动了花市的发展,也开发了花卉的食用方式,不少节庆食物都由花卉制成。比如玉兰花瓣可煎可炒,杜鹃花、紫藤花等也可食用。在传统的农历花朝节,还有喝百花酒、吃百花糕和茉莉粥的习俗。
作为千年花节的花朝节,渐被今人遗忘。花朝节定在农历二月半,也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到了唐代,花朝节为农历二月十五日,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合称为3个“月半节”。清代依然保持花朝节传统,慈禧太后于节日期间在颐和园内“赏红”。花朝节在清末逐渐衰落,近年才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增添喜庆各展花姿
说起年宵花,最有人气、最亲民的当数水仙。水仙与兰、菊、菖蒲并称“花中四雅”,同时也是中国年的标配,我们在每年央视春晚观众席的桌上也能看到它的清雅身影。
水仙原产自地中海沿岸,大约在五代时期传入中国,北宋以后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南宋时,中国水仙的种植范围从湖北扩展到了江浙、福建等地,人们开始在花盆中放入鹅卵石,令水仙造型更为挺拔美观。在南宋理学家朱熹眼中,水仙“弱植愧兰荪,高操摧冰霜”,节操不输于君子之花兰花。
在福建漳州,新品种的洋水仙吸引市民欣赏购买
春节时,中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全国各地选用的年宵花不同,但水仙花几乎是唯一一种我国大江南北都流行的年宵花品种。福建漳州、浙江舟山普陀、上海崇明是水仙花的三大产地。
在热闹的年宵花市场,蝴蝶兰等洋兰因为花大色艳成为流行新贵。在植物学上,洋兰也是兰科分类下不同属的植物,与中国兰花是族亲。它们原产于热带雨林中,大都附生在树干上,花期长,且不容易产生病害。所以养一盆蝴蝶兰或卡特兰,并不需要泥土,只需保持温暖的室内环境,适当浇水,一盆花就能开上很多天。
但是对热爱兰花幽香的人来说,洋兰有点美中不足。它们比中国兰花少了些清幽素雅的意味,即使在房内摆上几盆洋兰,也闻不到什么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