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葆辰】
郎葆辰,清代书画名手,以水墨画蟹著称于世,名闻天下,人称“郎螃蟹”。他笔下的螃蟹形神兼备,且喜欢在蟹画上题诗,诗画交融,更添蟹画之意趣。
《蟹》
他曾画一幅《蟹菊图》,并在画上题诗道:“东篱霜冷菊黄初,斗酒双螯小醉时。若使季鹰知此味,秋风应不忆鲈鱼。”起到了诗为画增色的效果。仔细赏画吟诗,顿有余音绕梁之妙,回味穷远。
《蟹戏图》
郎葆辰性情鲠直,但有时却很不识时务。他担任御史时,为了维护“风化”而上书,请求皇帝降旨禁止妇女外出看戏,结果招致妇女们的咒骂,于是有人写诗讽刺:”卓午香车巷口多,珠帘高卷听笙歌。无端撞着郎螃蟹,惹得团脐闹一窝。”
“卓午”就是正午,一二句写出了中午妇女乘车看戏的景况。她们所乘的是“香车”,车上有珠帘,自然是富贵人家的妇女。后两句写得很精彩。“团脐”指雌蟹,因它的腹脐是圆的,这里喻指那些喜欢看戏的妇女。诗人根据字义,将“郎”意会为“雄”,进而将郎葆辰喻为雄蟹,借雌蟹们遇着雄蟹时骚动得“闹一窝”的场面,来表现妇女对郎葆辰奏章的强烈反感。
【边寿民】
《蟹与菊》 扇面
“螃蟹、菊花、美酒”在清代画家边寿民的作品中经常相伴出现。上图《菊蟹》现藏故宫博物院,边寿民画中亦有诗云:“稻蟹膏方满,罏头酒正香,若辞连日醉,辜负菊花香”。
边寿民《菊蟹图》
国家博物馆亦藏有边寿民《菊蟹图》扇面一幅,虽只浓墨淡彩,满纸早已溢满秋的繁盛与趣味。
【李渔】
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据说李渔一顿,能吃掉二三十个螃蟹。这种吃法甚至给他造成了经济压力,一到夏天,他就开始攒钱——这笔钱是专门用来买蟹的,被他称作“买命钱”。李渔对螃蟹之痴狂,无以复加,他称秋天为“蟹秋”,还要备下“蟹瓮”和“蟹酿”,来腌制“蟹糟”——大概就是醉螃蟹吧,是冬天吃的。而操办这一切的小丫鬟,则被他称为“蟹奴”。他夸赞螃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是色香味三者的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