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转播方细心地为独行侠找了很多翻盘点:什么要投进至少18记三分球啦,让太阳的命中率低于5成啦,还有让东契奇以外的其他点打开啦……
但是,篮球和爱情一样,不是数字游戏。数学意义上的纸上谈兵,最后还是要落到具体层面去落实,而独行侠虽然翻盘点嘴上一套一套的,但他们能做的极其有限,甚至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角色球员尽力去防守,去拼,然后把结果都托付给卢卡。
所以,G1和G2换汤不换药,又是一场卢卡高分却空砍的尽力局。
卢卡连任空砍群群主,某种程度上是必然,就像前面说的,独行侠只能把赛果托付给卢卡的个人能力。
你看基德是怎么摆阵容的,只要东契奇在场,永远都是他+第二持球点+三投手的结构。
这么摆阵容的动机不难理解,无非就是让三投手尽可能地拉开空间,让东契奇能够得到更充沛的进攻空间,尽情发挥他一对一的单挑能力。而丁威迪/布朗森这种带无球属性的第二持球点,则是基德给卢卡单打上的一层保险。
不论是三分投手还是持球二当家,都是基德为牵制太阳夹击卢卡,让卢卡能专心一打一而准备的。
你看,为什么这一轮减少鲍威尔的时间,多用贝尔坦斯,不就是为了给卢卡的高分铺路吗?
说白了,基德这一轮就是铁了心要打魔球。
而大家都知道,魔球体系与持球大核向来是绝配,就像可乐和冰块那样配,换句话说,卢卡两场高分,除了他个人能力过硬,另一方面还要感谢基德为他搭配的魔球,通过清空内线和堆积锋线的配置,无限放大了卢卡一对一的优势。
但是,搭载了魔球体系的独行侠既让卢卡打出了高分,但也同时让卢卡落到了高分空砍的境地。
因为大家都清楚,魔球虽然放大了持球大核的攻击力,但同时也削弱了球队的整体性以及防守端的硬度。就像基德拿上贝尔坦斯代替鲍威尔,虽然多了三分线外的牵制,但也放弃了护框和保护篮板的可能性。
打魔球就像是,你面前有两条路,只能二选一,但两条都是困难的路,可能选了魔球之路场面会好看一点,但你并没有完全解决真正的问题。
什么是独行侠真正的问题?又因为什么基德非要打魔球不可?
简单来说,因为独行侠的整体实力与西部之王太阳有着明显差距,他们别的点都打不过,只有卢卡这一个优势对位点,所以就只能尽可能放大卢卡这端优势,寄希望于靠着魔球体系对持球大核的增幅放大效果,产生的效益能覆盖阵容实力上的差距。
这就有点像那句俗语: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想要以下克上,你总是要寄希望于一些赌博式的行动。毕竟,按正常对局,实在是没什么办法,如果有,那独行侠就是西部第一,而不是太阳了。
其实曾经的太阳也玩过魔球,那是保罗来之前,或者说卢比奥来之前的事情了。当时他们让布克模仿哈登传控一体,其他人只要做好防守,以及底角抽烟就行了。
那为什么现在不玩魔球了?答案很简单,因为太阳现在阵容里其他球员的能力起来了:
在这个小球年代,既有身高又有机动性,还有手活儿的艾顿,对上什么内线都有的打。尤其是在“弱点会被无限放大”的季后赛舞台,当大家的后卫和锋线都差不到哪儿去的情况下,中锋这个位置的一点优势都会被成倍放大,更别说顿宝这样一个无明显短板的全能中锋有怎样的加成了。
去年的浓眉、约基奇,今年的瓦兰,都领教过顿宝的厉害。那这一轮对上内线高度几乎为0的独行侠,顿宝这一点几乎就是无解的。
还别说,太阳除了顿宝,其他人也不是吃素的。
锋线的克劳德和米卡-布里奇斯不单单是蓝领,他们也肩负进攻端处理球的任务,太阳其实有许多围绕克劳德和大桥去设计进攻战术的回合,你看当G2布朗森领到2犯的时候,太阳就毫无顾忌地把球交到大桥手里,让他抓着对方的防守薄弱点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