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时候,当保罗和布克出球不畅时,是大桥和克劳德持球与内线的麦基或比永博打出配合。
一般的球队,能有这样的进攻资源吗?
对比一下太阳独行侠G1G2两队的得分结构,你大概就能明白:
太阳G1有6人得分上双,替补席还有9分5助攻的佩恩。G2有4人得分上双,艾顿、比永博和卡梅隆-约翰逊都是9分。
虽然独行侠G1除了东契奇的45分准三双外,还有4人上双,但这场比赛进入下半场几乎就提早进入了练兵时间,而你看G1上半场的得分分布,除了东契奇的26分,只有克莱伯的16分上双。
而G2的分布就更能反映这个问题,除了东契奇的35分,只有布洛克和丁威迪得分上双,而且首发里的芬尼-史密斯、鲍威尔、布朗森三人合计就拿了15分而已。
说到底,魔球只是一种战术储备,全场打魔球,那只是是能力不足导致的畸形策略,当你阵容足够立体,每个点都比别人强,那还打什么偏科的魔球?
你看太阳连续8场季后赛命中率50%+,不也是因为,他们每个点都能打开,内外线都准吗?
有趣的是,你回头想一想,首轮打爵士的独行侠,有一点魔球的味道吗?似乎没有吧?
这还不是因为,独行侠在和爵士的对局里,他们才是整体实力占优的一方,当你在大部分对位上都能拿到优势,你还打什么魔球呢?
在某种程度上,魔球是用战略上的投机取巧掩盖实力上的不足。虽说独行侠甩掉波尔津吉斯之后彻底解放了东契奇传为佳话,但你想一想,基德是用什么方式解放东契奇的?
降高度,堆投手,打小阵容……这不就是魔球的核心思想吗?
虽然在大多数场合,这一套都行得通,但对于独行侠这种有野心的球队,你要克服的是那1%的特殊难关,就像和西部之王太阳的对局。
而有些球员就是为了这1%的特殊时刻准备的。比如勇士的追梦-格林,比如太阳的艾顿也是如此。
而基德,缺的就是这1%的豆瓣酱。换句话说,独行侠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别的招数可用,只能继续用魔球强化东契奇的个人单打能力一条路走到黑,然后寄希望于卢卡能够超神。
但比起场场超神,我们看到的景象好像是——卢卡打空体能槽后的愤怒和无奈……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
(文/b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