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凯利斯。
在很多竞技赛事中,心理分析和支持已经成为高水平球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欧洲足球也不例外。
如何评价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如何调整心理达到更好的竞技水平?这是很多专业人士的研究领域,老牌意甲劲旅AC米兰就是先行者之一。
早在1986年,米兰就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室”,成为欧洲豪门中心理支持的先行者。巴乔、西多夫、巴雷西等著名足球运动员都曾是受益者。
而这,也成为了背后的秘密在米兰辉煌时代的武器,揭开了一波体育界“科研进步”的序幕。
心理问题影响比赛结果的方方面面。
心理学,场上输赢手
回到近40年前,人们对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学并没有太多深入的研究。AC米兰“心理室”的创始人德·米凯利斯(De Michelisz)成为这一领域的先驱。
De Michelisz本人是一名业余运动员,参加空手工艺赛事,他亲身经历过因为心理不佳而输掉比赛的痛苦。
有一次比赛,他输给了一个实力不如自己的日本对手。后来他自己分析,“不是因为技术或者身体的问题。一个朋友叫醒了我。其实是心理问题,因为我和日本选手一起训练了那么久,他们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导致了心理上的自我限制——我打不过‘英雄’。”
然而幸运的是,赛场上的失利成为了他开始自己新方向的契机。后来,他开始关注心理学。毕业后,他加入了一家媒体集团,而这家媒体集团恰好属于贝卢斯科尼。
【/S2/】1986年,贝鲁斯科尼买下AC米兰,而德·米凯利斯则主动向老板提出心理建设的重要性,结果得到了肯定——于是,米兰的一个心理研究所训练基地诞生了。
德米凯利斯(左)和安切洛蒂。
巴乔、巴雷西等著名球员都受益匪浅
早些年,对于心理如何影响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还没有太多深入的研究。因此,摆在心理研究所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心理学从“形而上学”变成肉眼可见的指标。
De Michelisz给出的答案是寻找心理状态反映在人体上的生物痕迹,比如利用各种生理测量仪器实时观察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
对于身体某个特定部位出现问题的选手,学院还会提供身体康复方面的支持,比如进行肌电图等一系列测试,观察问题出在哪里,指导运动员提高成绩。
在一系列测试的基础上,对玩家的心理疏导也很重要。甚至在“心理室”里,医生还会对球员进行“呼吸训练”,教他们如何通过生理手段找回场上的自信。
还有一些训练既能缓解运动员的压力,又能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反应速度,比如一些需要按规则快速按键的器械训练。
此外,研究院还会根据测得的生化指标定制认知训练,帮助选手摆脱负面自我暗示的困扰。
自1986年建立“心理室”以来的23年里,米兰已经获得了21座冠军奖杯。包括巴雷西、巴乔、多纳多尼、西多夫等。,都是“心理室”的客户。
从米兰到切尔西
职业运动员,在外人看来很硬朗的人,心理状态也可能非常脆弱。
德·米凯利斯透露了一位之前接受过治疗的米兰名人——当时这位名人承认,当他在球场上拿着球的时候,突然受到了焦虑的打击,开始担心误丢球。
“我看球像老虎。我的教练,对手,队友都变成了老虎。想想所有在家看电视的观众,好像有40亿只老虎在盯着我。我不禁瑟瑟发抖,神智不清,甚至想哭。”
这是德·米凯利斯本人在赛场上经历过的类似心情,而他的研究所也成为了很多球员缓解苦恼、提高成绩的方法,甚至是俱乐部决策的指标之一。
有一次西多夫来测试,结果显示西多夫的实际年龄是31岁,生理年龄只有26岁。“西多夫让我们打印出测试结果,他拿给CEO看:‘研究说我的生物年龄只有26岁,所以你应该和我续约四年’。结果,俱乐部真的这么做了。”
将心理学研究支持与生理指标测试相结合,是德·米凯利斯多年来尝试并成熟的方法。事实上,除了关注心理学,他还开发了一套实时监测系统,观察心率等数值的变化,从而分析运动员身体的危险程度,提前预防受伤。
2009年,随着安切洛蒂离开米兰加盟切尔西,德米凯利斯结束了在米兰的职业生涯,加盟英超蓝军,并再次成立了类似的机构。
萨基这位曾在米兰留下辉煌战绩的主帅,后来在回忆录中称德·米凯利斯是“比球员更重要的心理学家”,并高度肯定了他的贡献。[/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