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彭念摄
□长江日报记者通讯员刘宇易
他在2022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担任舞蹈教练,带队获得两次世界冠军,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全国舞蹈比赛金牌。然而,34岁的他,只想做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舞蹈老师,愿意做聋儿的音乐剧“节拍器”。他的名字叫李真。
■“他们对艺术纯粹的向往深深打动了我”[S2/]李震201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教育专业。大学时在全国舞蹈比赛中拿了很多金牌,是非常难得的男舞者。毕业后,他收到了湖北省歌舞团和湖北省职业艺术学校的邀请。他在山东老家的家人也盼着他回老家工作。然而,他一一拒绝了他们。
他扎根聋哑学校,是因为脑子里有挥之不去的影像。即将大学毕业的李震被邀请到第二聋哑学校帮忙排练舞蹈。晚饭后,他提前来到舞蹈教室,看到一群孩子围着音箱坐着,一个个把耳朵贴在音箱上。这时,教室里只有一声巨响。
本来学生们想在排练前感受一下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结果不小心把扬声器调到了收音机模式。他们不知道扬声器只会发出刺耳的噪音。
李震的心颤抖了一下,红着眼睛走上前去帮学生们调出音乐。“他们对艺术纯粹的向往深深打动了我。”李震说,他当时就下定决心要留下来,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结果他成了第二聋哑学校唯一的专职舞蹈老师。
■“我曾想过放弃,我的想法如此强烈,突然一只小手拍了拍我的肩膀”
当时第一次接触听障儿童,加上手语老师的翻译,舞蹈排练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后来,他发现一切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了老师后,李真上课没有翻译。因为他不精通手语,课堂效率低,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教室里甚至一片狼藉。李真着急却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我记得有一次上课失败后,我极度沮丧,把自己锁在休息室里,于是我想到了放弃,我的想法很强烈。”
“突然,一只小手拍了拍我的肩膀,一个有些先天愚笨的听障学生站在我身后,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只是冲我笑。”这一刻,李真觉得世界天翻地覆。他感觉像个孩子,但这个学生像个大人。他似乎在无声的笑着告诉他:别急,一点一点做,你能行的!
被这一刻深深感动的李真开始疯狂地工作。他住在第二聋哑学校的宿舍里。最新版的《国家通用手语词典》收录了8214个单词,李震在两个月内几乎全部掌握。李震负责全校高一至高三的节奏班。感受节奏是每个舞者最基本的能力。为了统一听障儿童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李震在练舞时总是打着拍子,给出提示。手指和手臂的挥动变化在每一个命令中都有近千次的变化。李震高高举起的双手,就像第二聋哑学校孩子们跳舞的节拍器。但高频率重复动作上千次,让他每天下班后都很难抬起手。现在年纪轻轻就落下了肩周炎。
■“只要能对特殊教育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值得的”[/s2/]
12年来,李震带领学校艺术团获得11项国家级奖项,70多名学生凭借加分考上理想大学。2018年,他和孩子参加了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啦啦队公开赛。作为唯一的残疾人代表队,获得高中组集体花球、双花球两项世界冠军。
2022年3月4日晚9时11分20秒,由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听障女生和北京体育大学的40名健全女学生表演的冬残奥会华尔兹在北京鸟巢上演。李震站在舞台上,用手语指挥这场艺术盛宴。
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校长刘鑫说,李震这些年有很多机会去更高的平台,但他都婉拒了。“以前,我们的节奏课是靠简单的击鼓来指挥的。李震来了之后,用手势的节拍来控制节奏。未来,我们希望李震能让孩子们对音乐有越来越细腻的感知。就像吃饭一样。我们不仅要喂饱孩子,还要喂好他们。”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党委书记霍说。2021年7月,李震赴北京参加全国聋人教育教材编写工作。
现在,李震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他有了新的想法。他希望将“音乐”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化。借助聋生的通感和视觉补偿特性,音乐以新的形式带给聋生。“也许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大工程,需要大量的音乐、美术方面的人才和资金,但只要能对特殊教育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值得的。”李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