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李越是北京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14年前,11岁的她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左腿。14年,她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和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表演。
汶川地震三个月后失去左腿,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跳舞。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正是孩子们上课的时间。李越是北川区山镇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的教室在一楼。教学楼塌了,她和几个同学被埋在废墟里。
李越:压我腿的墙是承重墙。可能当时压下去的时候,我的腿已经坏死了,感觉不到疼痛,所以不知道我的腿是什么样的状态,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也没有想到我们出不去,以为一定会有人来抢救。
当时,衢山小学的教学楼并没有完全倒塌,而是保留了主体结构。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李越的同学逐渐失去了声音。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李越的左腿正好压在承重墙下。如果强行拆除承重墙,很可能导致楼房倒塌,救援人员最后只能选择救她。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越的腿已经在重压下死去了。70多个小时后,救援人员当场通过截肢手术救出了李越,但她永远失去了左腿。
地震前,李越是一个练习芭蕾舞的女孩。地震发生后,在中国残联的安排下,李越和妈妈去了北京博爱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在这里,他们收到了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表演的邀请。伤口尚未愈合的李越开始了医院和排练场“两点一线”的生活。排练厅没有厕所,上厕所需要去隔壁楼。李越只能被她妈妈抱上抱下。其实,知道她疲惫的母亲早已不堪重负,直到有一天,她们母女一起重重地摔倒在厕所里,李才有了放弃的念头。
李越:那个过程对我来说非常艰难和痛苦。当时整个排练过程都是妈妈陪着我,在我想放弃,想坚持的时候妈妈会给我很多力量。不仅是我的家人,还有很多人影响了我。当时和我一起排练的舞者是残疾人艺术团的聋哑舞者。当时我也是开窍了,大家都在努力实现梦想的态度感动了我。
2008年9月6日晚,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李越穿着一件粉色和白色相间的礼服,坐在轮椅上出现。在聚光灯下,她把一只红色的舞鞋举过头顶,然后把它穿在右脚上。伴随着音乐,李越舞动着双臂,与“芭蕾王子”梦露以及她身边的残疾人艺术团100名听障舞者完美配合,共同完成了这首《舞步不停》。
李越: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所有的能力都展开了,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八音盒上的舞者。从那以后,我也想做一些改变,希望通过自己震后的经历,把自己如何走出困境的经验和方法传播给更多有需要的人,给他们一些力量。
地震后14年,我用写作和艺术治愈了自己,又跳了一次鸟巢舞。
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使李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她不习惯面对媒体。她用沉默,甚至任性来保护自己。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李越留在了北京上学。
2010年,李越写了一本关于她的经历的书,名为《我的心将永远跳舞》。她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办了一场签售会,并将销售所得全部捐给了青海玉树抗震救灾。随后两年,她相继出版了《在月亮上跳舞》和《在心里跳舞》两本书。在写自己的同时,她需要练习独立生活,面对社会。
李越:我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别人会给我让座,但是我不想把自己看得那么特别,我也从来没有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会觉得不需要,会说别人让座无所谓。
记者:如果你在家,你会得到家人的关心和保护。
李越:我觉得我越来越独立了,我可以自己做任何事情。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在他们的照顾下长大。
治愈和成长,需要一个人默默积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李越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像她的同龄人一样,她致力于她的研究。在北京小学毕业后,她先后在北京十五中、绵阳科学城一中、人大附中顺义分校完成了初高中学业。考上北京舞蹈学院的梦想没有实现,但她与舞蹈的缘分并没有结束。除了舞蹈,她还喜欢艺术,希望在舞台美术、插画、写作方面不断进步。毕业后,李越在一个长期支持者的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