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6月4日电题:携手“船”共创未来——记海峡两岸龙舟赛2022。
新华社记者颜志红、邓、小、周毅
“董!啊!敲门。啊!”一阵鼓声过后,紧接着一声呐喊,福建厦门集美的龙舟池热闹非凡。龙头飘着水花,龙舟在水面劈波斩浪。6月2日至3日,2022年龙舟赛吸引了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关注。
海峡两岸都庆祝端午节。两岸41支代表队千余名选手在爱国侨胞陈嘉庚先生捐赠的龙舟池中同场竞技,展现了两岸同胞爱拼敢赢的精神,也见证了两岸同胞坚守传承、同舟共济的自信。
御龙勇于示爱,敢赢
6月2日,云起厦门龙舟池打猎,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热情的观众期待着泳池边的龙舟。
“我们早上6点就出发去看龙舟赛了!”活动现场,专程从厦门同安赶来的陈阿波非常开心,带的小朋友们徒手展示了龙舟选手的划水动作。
海峡两岸共有41支队伍参加了2日的初赛,其中大陆队24支,台湾同胞17支。
今年5月底,来自台湾台北的陈得知即将举行的龙舟赛,和同事一起报名参加了集美大学海峡龙舟队。“我来大陆17年了,之前就对看龙舟比赛跃跃欲试,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44岁的陈形容这次比赛是“一次盛会”。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这支由10名台胞和10名mainland China同胞组成的队伍经过角逐,最终在3日的决赛中获得第六名。
“三分注定,七分靠努力,爱才会赢”——这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成为很多球队鼓舞士气的“战歌”。“龙舟赛很配闽南气质,有一种‘尽我所能’的气势!”来自四川凉山的“00后”青年徐有谷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正式的龙舟比赛,他会尽力取得好成绩。
3日,经过多轮角逐,海峡两岸的24支队伍进入决赛。最终,集美街龙舟男女队分别获得男女冠军。
端午摆渡与会话的文化传承
你为什么在端午节赛龙舟?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龙舟赛现场,这些问题并没有困扰两岸选手。
“一到端午节,大陆学生就会有一场‘咸汤圆和甜汤圆之战’。台湾省也一样,饺子有甜有咸,形状各异。”比赛中,厦门市台协厦门太太龙舟队队员张说,她是桃园客家人,所以每年端午节都会“投宪宗一票”。
鼓手在龙舟队中起着关键作用。稳定有力的鼓声为划手提供了整齐划一的划水信号,也能在关键时刻鼓舞士气。台湾同胞陈生元是翔安台边龙舟队的鼓手。25岁的他一直对国学感兴趣。
“龙舟竞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现在两岸年轻人对汉服都很感兴趣。其实可以考虑让大家一起穿汉服划龙舟。”陈生元目前在厦门从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工作。他希望通过传统节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同心协力,女人不让男人。海曙台湾社工队首次由女性成员组成。其中,来自台湾屏东的“90后”关是一名专业的龙舟运动员,多次参加台湾省的龙舟比赛。
“端午节的时候,台湾省会有各种规模的龙舟比赛。比赛一般是‘抢旗制’,先夺旗的队伍获胜。”关说,虽然端午节赛龙舟制度有自己的特色,但都体现了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
两岸团结才能乘风破浪
“来吧!加油!加油!”“屏住呼吸!马上来!”“加快频率!走吧。走吧。去吧!”在2月2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上,所有人都紧紧盯着裁判手中的黄旗——黄旗哪一面倒下,说明哪艘龙舟在拔河中占据优势。
经过几轮的追赶和角逐,厦门集美雪村体育协会龙舟队摘得桂冠。“拔河讲究的是同舟共济,努力做到最后。”小组组长陈维龙说。
陈维龙介绍,本次比赛的龙舟池是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也是mainland China第一个专门用于龙舟比赛的人工水池。贾庚先生曾说过,划龙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团结的精神和拼搏奋进的精神。
“累了,同伴会鼓励我;进步,同伴不吝啬赞美。”厦门大学大一学生、来自台湾台中的邱楚云说,两岸龙舟赛让她感受到了竞技体育带来的成就感,感受到了两岸队友的相互关心和帮助。这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
两岸血脉相连,同宗同源。“在我看来,台湾省和大陆没有隔阂,尤其是闽南,大家都讲闽南话,完全没有疏离感。”在厦台胞、“90后”钢琴教师林达敬说,“两岸同胞就像在‘龙船’上。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包容,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到一个地方去,就能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