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温州青年坊社区,这里的人民体育馆总是很热闹。跑步机、立式自行车、划船机……扫描器材上的二维码,看健身教学视频。“在家锻炼很方便,平均一天只要一元钱。”居民朱玉萍对此赞不绝口。政府补贴,市场运作,社会体育指导员当教练——这样的全民健身馆现在温州已经建了近300座。
一项创新举措,体现了我国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放眼神州大地,健身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赛事如火如荼,体育社会组织释放活力。一幅“我运动,我快乐”的时代画卷正在慢慢铺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质、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把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与国民健康深度融合。一个强大而充满活力的中国正朝着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组织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运动,巩固健康中国的基础。
陕西渭河两岸,八百里秦川全民健身长廊引人注目。有全民健身中心24个,体育公园19个,全民健身活动场所99个,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服务沿线200多万人。77岁的何清磊几乎每天都来这里锻炼。“好时机!”
去哪里健身曾经是个“老大难”问题。各地要因地制宜,千方百计补齐短板。城市中闲置的“角落”已经变成了日常锻炼的好地方。更多的体育场馆免费或低价向公众开放。“15分钟健身圈”触手可及。“雪炭工程”惠及贫困老区...截至2021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数量增加到397.1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
“硬件”扩大供给,“软件”也要跟上。如今,近300万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百姓送去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服务。在江苏、河北等地,很多国民体质监测站都设在体育场馆,通过“体适能与健康一体化”开展体育促进健康。
体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群众健身氛围越来越浓。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4亿,90%以上的城乡居民通过了《国家体质测定标准》。
——体育公共服务与时俱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最近,一款几十项赛事的“全民健身网游”让一家人找到了新的乐趣。北京市民张宏武每天都参加跳绳比赛。“可以和全国高手一较高下了!”据统计,该网游上线一个月,参与人数已超过330万。
当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将会激发大众更加多样化的健身需求。跑步、骑行队伍日益壮大,户外运动方兴未艾,“社区游戏”备受青睐...面对群众强烈的健身意愿,一个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大集团”格局初步形成。
从2017年开始,全运会将新增一项群众性赛事比赛。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陈源潭镇,村民李慧娟每天晚上组织跳广场舞,最终带队登上陕西全运会舞台。像这样“接地气、受欢迎”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全民健身被写入各地政府的工作报告,让这个热门项目“火”了起来。政府坚守底线,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每年的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江南北都有无数舞动的身影,产生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抓住北京冬奥会的历史机遇,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重庆人凤仙桥在“火炉”里长大,却与雪结缘。开个滑雪培训学校,考个教练证。“这都得益于冰雪运动的大力推广。”如今,重庆有5个溜冰场和8个滑雪场,每年举办40多场冰雪赛事。
借着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的东风,冰雪运动“南传西扩东进”,助推全民健身热潮向纵深发展。“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成为现实,吹响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号角。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在陕西志丹县,青少年足球队踢出了“金字招牌”,促进了全县足球氛围的提升;在广州,视障运动爱好者和领队组成跑团,一起挑战马拉松……从个人参与到时尚形成,全民健身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人。
“多一个篮球场,少十张麻将桌。”广东汕尾陆河县联安村的村民经常背这句话。从过去的贫困村到“体育+旅游+产业共建”脱贫,变化也就几年。修建绿道,举办比赛,全民健身不仅带领村民奔小康,也让村子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