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我的竞技场什么时候开放?最近几天,蒋元林一直在期待。
姜是上海篮球俱乐部的创始人,目前经营着两家篮球馆,一家在浦西,另一家在浦东。因为疫情原因,米英篮球馆从3月20日就开始关闭,现在三个多月过去了,他还是没能等到解封通知。这是他创业六年来从未遇到过的难题。
图说:空荡篮球馆新民晚报记者李(下同)
迷茫,沮丧,无助,沮丧...当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被一遍又一遍的攻击时,小姜依然坚持看着:“虽然这是我创业以来最难的一次,但我相信困难总是暂时的,也许我的竞技场很快就要打开了。”
竞技场变成了临时宿舍
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蒋元林,毕业后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他投身旅游行业,在篮球培训机构工作。2016年,有了三年多的工作积蓄和父母的支持,他开始了创业之路,从事青少年篮球培训。一开始,他在周围租了临时场地“打游击战”。2018年,小姜开始租赁经营球馆,不仅用于自己公司的训练,还出租出去在外面打。因为小姜的球馆硬件设施不错,加上这几年在训练中积累的口碑,生意越来越红火,球馆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过去,当NBA球星每年夏天来上海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选择和他一起练习,包括詹姆斯和林书豪。
描述:空摇摆的米英篮球馆
这已经不是蒋元林的竞技场第一次因为疫情倒闭了。2020年初,他的两个竞技场停业了两个月。对于竞技场来说,倒闭意味着没有收入,但是房租和员工工资的负担是存在的。当时他刚贷款买房,最后不得不向朋友借钱来应付那两个月的亏损。“本来2、3月份是寒假班和春季班,是篮球训练的盈利旺季,但都泡汤了。”无法经营,教练收入大受影响,其中几个不得不选择离开。小姜也明白,“毕竟大家都要养家糊口。”
蒋元林没想到,时隔两年多,他的两个健身房因为疫情再次关闭。停业期间,小姜曾将场地提供给防疫志愿者和物业工作人员两个月作为宿舍。用他的话说,他也为防疫工作做出了一些贡献。在被关在家里的两个月里,他一度非常迷茫。“疫情对我们这种健身房的经营者影响很大。”
图说:蒋元林没有放弃。
除了迷茫,还有焦虑。竞技场打不开,蒋元林面临坐吃山空的局面空。他不知道场地租金能不能降,能降多少。“如果不能减,那我这三个月至少亏了几十万。”6月初,上海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5月,几名外籍员工离开上海回家探亲。他们都说疫情过去了就回来工作。我也想让他们早点回来。”
业务被迫上线
蒋元林还记得,两年前球场关闭后,他依然每天上班,哪怕是一个人过春节。“工作上想事情,做清洁消毒,累了就自己拍。简而言之,你习惯了和竞技场呆在一起。”
这次疫情期间,姜元林不能去赛场。他每天在家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读书。“从球馆运营和营销,到企业管理和篮球课程打磨,这些方面的书我看了很多,可以借机磨练一下内功,为以后的发展储备能量。”
描述:姜元林独自守护竞技场。
球场不能开,但工作不能停。蒋元林带着工作人员把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用教学视频和学员保持联系,也拿一些线上业务给教练创收,最大限度减少了课时费的损失。“线下上课没办法,教练的课时费大大降低。光靠底薪肯定不行。”小姜说,他带着教练开发网络课程,鼓励他们在新媒体上录制更多的教学视频。“比如录个视频就要一百块钱,这就鼓励教练和学生、家长互动。一方面可以保持客户粘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
过去三个月,米英的教练有底薪,网络课程视频费,新媒体教学视频费,把疫情对收入的影响降到最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辞职。小姜说,虽然回国的教练还没回来,但对赛场和上海的未来还是挺有信心的:“因为2020年我们经历了一场疫情,我们相信2022年可以战胜疫情,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