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国足协相继公布了《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竞赛组织工作方案(2022-2024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地方竞赛办公室组建指导原则》、《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地方竞赛组织指导原则》,预示着国内最高规格的面向全体青少年的足球联赛越来越近。人民网近日就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相关热点话题,对中国足协青训部部长、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竞赛办公室执行秘书乔代虎进行了专访。
问: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四个年龄段。这是为什么设置的?重点是什么?
乔代虎: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总体上是围绕促进青少年球员健康发展的目标而展开的。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四个年龄段设置。参照青年入学四个学习阶段进行。根据各学段的特点和目标,参赛队伍的数量和参赛方式各不相同。
比如小学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没有全国比赛,省一级是它的最高级别比赛,其他组都有全国比赛。因为小学阶段,参与足球的孩子多,球队数量也多,这个年龄段的球员水平差距并不明显。与其让孩子玩本地比赛,然后又奔波于全国比赛,不如让他们在附近玩更多优质的游戏。另外小学组主要是5人制和8人制比赛。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培养兴趣,而对于三年级及以上的孩子,则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常规比赛。
随着年龄的增长,球员的技术水平通过规范化训练的积累,到了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初中组比赛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对赛制做了一些调整。初中组在打11人制,但是比赛场地比常规的11人制要小。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场地,另一方面也符合现代足球的一些特点,比如高对抗,高压迫,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长传。初中组的另一项创新是,常规比赛结束后还会举行25分钟的教学比赛。裁判和场地不变,让还没上场的替补队员上场。去年我们试行的时候,发现这种做法效果很好,还没有参加比赛的孩子积极性很高。
问:也就是说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和激发兴趣。但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在中学阶段,他们的兴趣会有所分化。比赛设计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乔代虎:有考虑。所以初中组的比赛设置是地方预选赛+全国总决赛。优秀队伍通过地方一级比赛成绩选拔后,可以参加全国一级比赛。当然,从各地选拔的队伍,或者说实力的不平衡,都可以通过分组分级的方式进行调整,这些工作主要交给各地的竞赛办公室。
和初中不一样,因为是金字塔结构。你走得越高,队伍就越少。高中队、体校队、职业俱乐部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等四类主力队伍可在统一平台自由报名参赛。根据球队数量等等,全国各赛区都进行了预选赛和阶段性的升降级比赛。根据预赛排名,原则上每场预赛排名相同的队伍进入同一组。比如每次预赛第一名将进入A组,第二名将进入B组,第三名将进入C组,以此类推。今年初步计划全国48支队伍参赛,6-8支队伍分一组,每个赛段进行单循环比赛。
小组赛设置的一大亮点是开启了大学生联赛和足协U系列联赛的壁垒。简单来说,拥有大学身份的职业俱乐部球员,可以同时参加大学联赛和U19联赛。同样,如果一名大学生球员在大学联赛中表现出色,职业俱乐部可以与该球员签订培养协议,该球员可以代表职业俱乐部参加U19联赛。这既保证了球员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也保证了他们能够接受专业的足球训练和比赛。文化教育和专业训练并重,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正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建设体育强国”。
问:女足和男足有什么区别?
乔代虎:总共四个学段,男女组的组数是一样的,只是在具体打法和年龄段上有一些区别。在小学组,对男生和女生设定的年龄是完全一样的。但在初高中组,考虑到女足人数少于男足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初高中组进行了整合,设置了女子初高中年龄段U13、U15、U17进行运作。在大学组,延续了校园足球的好经验,大学联赛的八支夺冠球队都可以参加全国女足乙级联赛。
问:据我们了解,有些地方反映孩子每年要参加更多的比赛。除了青少年足球联赛,还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和夏令营,全国体校杯,中国足协青年锦标赛等比赛都会保留。这些比赛在时间安排上如何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