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付亚晨是山东省平阴县实验高中的一名体育老师。从平阴体校举重教练的岗位上分流到公立义务教育学校后,自学了网球、羽毛球在教学中的运用,还做过财务、场馆资产管理、学校艺体处副处长。更让傅亚晨感到委屈的是,他两次教师资格证考试都没有通过,因此无缘学校的职称评定。从体校带来的中级职称,14年没变过。
去年10月,付亚晨得知山东设立学校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的消息,他立即准备晋升材料。几个月后,付亚晨的高级教练(副高中)称号获批,他感觉像做梦一样。
傅亚辰分析说,他当运动员的时候,文化水平有限,在学校工作后也很忙。主客观因素都影响了他取得教师资格证。“如果拿不到教师资格证,就没有职称资格,收入也会受到影响。有一段时间,我放弃了我的职称,但我还是不甘心,因为我不比别人差。”傅亚辰说,“虽然我的经历很复杂,也很坎坷,但最后能有个好结果还是很幸运的。”
除了设置体育教练专业技术岗位,山东省还下大力气帮助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山东省在完善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同时,也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比如,中小学每安置一名退役运动员,可获得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购买体育教学训练器材和组织体育活动;2010年以来,山东省为接收退役运动员的中小学校安排专项资金735万元。
山东尝试设置学校体育教练员岗位对全国有推广意义吗?有专家指出,体教融合是一项系统的融合工程,不同省市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在路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山东是体育教育大省,体育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种体教融合的创新尝试,需要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的全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配合,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相互支持与合作是体教融合的助推器,这是“山东模式”最有价值的部分。
江苏在帮助退役运动员打通“教师资格证”道路方面也有很多经验。去年底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47名退役运动员参加笔试,19人通过。江苏省体育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副主任赵说,一方面,近年来退役运动员整体文化素质逐年提高;另一方面,该中心组织了更加专业和有针对性的培训。2021年7月到9月的线上训练,要求退役运动员每天多刷题,多交作业。12月底专门组织面试训练,帮助退役运动员增加实战经验。
赵说,退役运动员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当老师,当教练,甚至是自己创业,省里主要是搭建平台,提供好的服务,提供更多的选择,让退役运动员有更好的出路。
探索: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大有可为
来自成都天府新区实验中学的体育老师杨冬梅也是来自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原四川女排队员非常享受教学过程,有了考教师资格证,长期从事体育教育的想法。她说:“共享中心给了我们两三年的时间,让我们先上岗,然后拿资格证。我也在积极备考。”
教师资格和教师编制成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在引进人才时必须面对的难题。杨远东坦言,退役运动员通过共享中心的平台进入校园后,要想让这样的人才长期稳定地为校园服务,还是要解决大多数人看重的教师资格证和编制问题,这就需要新区市两级财政部门、人事部门、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共同推动扶持政策。他说:“作为国家新区的探索,一方面要争取编制,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家同工同酬,解决待遇的一致性和其他配套福利的问题。”
山东省虽然通过在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岗位解决了教师编制问题,但仍面临办学理念、学科结构缺失、体育教练员课外训练工作量、学生体育竞赛成绩认定等问题。王强说:“目前退役运动员供给大于学校需求,大部分城市学校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还没有成为学校的内在需求。”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鑫表示,中小学的教师数量是有限制的。如果学校设立体育教练这个职位,会给全校教师的人员编制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她说:“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是学校、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单方面可以解决的。只有通过多个部门的合作,才能解决每一个问题。”
四川、山东天府新区的新尝试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青年司的认可。王立伟主任呼吁,学校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