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16日讯 今年以来飞盘运动在国内持续升温,因这项运动多在足球场上进行,这引起了一些足球迷对于“抢地盘”的忧虑。媒体人麦城在《东方体育日报》上撰文表示,飞盘是一项社交运动热度难持久,足球迷不必过于忧虑。
最近一段时间,飞盘突然在很多城市流行起来,随之而来的是飞盘拥趸和足球球迷之间不断发生的龃龉。但凡有人在社交网络上发出自己在场地里玩飞盘的影像,评论区大概率就会出现各种争论和质疑。
飞盘和足球的冲突在哪里?谁更有理?这不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一方面,是物理意义上的“领地”之争。飞盘是一项场地运动,它对场地的需求,五人制足球场“恰好”契合,因此,在预订场地时,飞盘爱好者就势必更容易和五人制足球场的“土著”们撞上档期,球迷们忽然发现,自己订场地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轻松笃定了。
另一方面,是飞盘运动的多重属性,让它在和足球的“领地”之争中占据一定的上风。相比起足球,基本不需要直接身体对抗的飞盘,从诞生伊始就是一项适合男女同场竞技的项目。这不光扩大了飞盘的参与群体,而且大幅强化了飞盘的社交属性。除了纯竞技的比赛之外,男女联谊有之,“相亲局”也不少。
强化社交、打破圈层的结果,就是“飞盘局”的消费人群的整体消费力更高,而且频度更规律,这让“飞盘局”在预订场地时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场地运营者往往更乐意将场地给“飞盘局”使用。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导致“足球场”订场的难度和费用都明显增加。
拜成绩糟糕的中国男足所赐,足球在中国确实整体形象不佳,也遭受了不少“妖魔化”的对待。我能理解足球迷的焦虑和不满,但无论是用专业门槛还是性别视角来判定和审视飞盘,都大可不必,大家都是市场化环境下的全民健身项目而已,没必要因为自己热爱的运动遭受了妖魔化,就要去有意无意地妖魔化其他的运动项目。
体育总局最近发布通知说,首届中国飞盘联赛将于下半年举办。有人觉得这是飞盘市场要进一步扩大的信号,我倒觉得,竞技飞盘和社交飞盘完全是两回事。作为社交工具的飞盘热不会持续太久,就像“剧本杀”一样,年轻人会不断寻找更新鲜的社交方式。不用太久,球迷的订场难的问题就会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