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结弦终结说出了再见——离开竞技赛场,转战花滑表演。
我们把时间拉回今年2月10日,北京冬奥会,羽生结弦在第17个出场,在音乐《天与地》中,他挑战了心中的4A——他摔倒了,但他也成功了。
走下赛场,羽生结弦抚摸着冰面,就如他所演绎的上杉谦信,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回溯羽生结弦的运动生涯,一个“美”字恰如其分。
2012年开始他曾十次刷新世界纪录;2014年索契冬奥会,年仅19岁的羽生一举夺金,成为了66年以来最年轻的冬奥会男子单人滑金牌得主;2018年在韩国平昌,他实现了这个项目的两连冠……
在他的荣誉簿中,奥运会、世锦赛、四大洲锦标赛、全日锦标赛等一系列大赛从青年组到成年组的所有冠军早已集齐。
骄人的成绩之外,羽生结弦俊秀的相貌、纤巧的身姿与高难度的跳跃、旋转结合在一起,似乎也让人很容易第一眼就读懂冰面上的美。
网友就表示:“如果他失误了,我都觉得是冰的错。”
平昌冬奥,一曲阴阳师“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平昌冬奥会,在阴阳师主题曲《晴明》的伴奏下,羽生结弦以总分317.85获得男子单人滑冠军,当时央视解说员陈滢也用充满诗意的美句来形容他,“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这些句子很快被日本网友翻译成日文,并得到成千上万的点赞——看来对于美的认知是不分国界的。
当然,羽生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花滑领域一个无出其右的符号性人物,不断突破、挑战自我的精神或许才是这个宝藏男孩最让人珍视的一面,才让他美的更加绚烂。
羽生参加北京冬奥会。
绷在弓上的弦,凛然面对生活
知乎上,有网友写过“羽生结弦的个人经历,就像是一部热血漫画”。
他在2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哮喘,4岁那年,父母考虑到加强运动和冰场的洁净空气也许会对哮喘起到缓解作用,于是让羽生跟随姐姐一起开始学习滑冰。
羽生是一个天才,小学四年级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他就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块金牌。不过长年指导羽生的教练阿布奈奈美看来,羽生的天才和人们常说的天才不完全相同,“他会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为了将天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努力,这种努力的方式,才是他真正天才的地方。”
初学花滑开始,因为患有哮喘,羽生很难长时间维持高强度的训练,但他依然花上别人两倍的时间来训练,一般的选手一天训练20-30次四周跳,羽生一天则会跳60次……
作为数学老师的父亲羽生秀利当年之所以为儿子选择“羽生结弦”这个名字,一来是对应儿子的星座(射手=弓箭手),二来希望他“能够像绷在弓上的弓弦一样,凛然地面对生活”。
父亲的祝福仿佛为羽生早早界定了人生,一次次登上巅峰的背后,羽生一直在付出超越常人想象的努力,就如同那支尚未射向靶心的箭一般,沉静而决绝。
2014年中国杯的赛前热身时,羽生结弦与我国选手闫涵不慎相撞,短暂的休息后,闫涵从冰面上站起走到了场边,羽生的伤势显然更为严重,他大口喘着气,尝试变换了几种姿势,却始终无法起身。
羽生,多次战胜了伤病。
直到医护人员赶过来搀扶,羽生结弦才挣扎着站起来,一路踉跄走到休息室,他的头部、下巴、颈部因为碰撞和冰刀切割都有伤势,鲜血不断往下流,当时教练就劝说他:“你不需要为健康和职业生涯去赌。“
但经过简单包扎后,羽生结弦狠狠地甩下一句“跳”,就上场了。
4分30秒的表演,他8次起跳,5次摔倒……每一次羽生都艰难爬起,继续他的比赛,从未想到过放弃。
真正的对手只有自己
在羽生11岁的时候就许下拿到奥运金牌的目标,但他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表演却又不只是为了奖牌。
羽生接受采访时也曾说道:“16岁的我,独自登上冰场,如果这样的表演能给观众带来哪怕一丝的力量,那么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全力以赴,一直滑下去。”
看似略显柔弱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无比坚韧和勇敢的心——羽生在平昌冬奥会前也曾右足韧带受伤导致伤痛难止,他放弃更稳妥的治疗,连吃3个月的止痛药,拿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