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 白浪
羽生结弦告别了竞技舞台,今后将成为一名花滑表演者。
听到这个消息,我多少还是有些惊讶,毕竟就在三四个月之前,社交网络上关于羽生结弦的最新讨论,还是他在一场日本奥组委举办的活动中说出的期待,“我也想参加(札幌冬奥会)。”
我并不是一个羽生结弦的狂热粉丝,但在北京冬奥会混合采访区和新闻发布厅里的几次近距离接触,我真实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也理解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粉丝义无反顾地支持着羽生。
羽生结弦在发布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图
拿着北京冬奥会的摄影记者证,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能够在内场拍摄花样滑冰比赛的机会。当时内场摄影的位置,基本上就隔着一块防护垫。
换句话说,羽生在场上的一举一动就发生在我的眼前。
摔倒,可能是我记录下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自由滑赛场上最多的画面。对于一位记者而言,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态,你希望见证人类滑冰历史上的第一个完美的4A(阿克塞尔四周跳),但摔倒的画面却一遍遍在我脑中预演。
最终,等来的是后者。
其实在热身的过程中,羽生就已经在最后一次试跳时摔倒了。而当正式表演开始后,他在整套舞蹈中的第一次全力起跳,就以滑倒结束。
但他随即就借着一个翻身,优雅地站起来,继续投入表演。但在紧接着的下一个四周跳中,羽生结弦又摔倒了……
彼时,我身旁的恰好是一位日本的摄影师,他非常敬业地记录下了羽生结弦在比赛中的那些关键瞬间,然后不停地发出叹息。
这种连声叹息背后的情感不难读出。
遗憾的是,在北京的冰面上,我们没有等来完美的4A。而在未来的自由滑舞台上,应该也等不到羽生结弦来完成人类的这个“第一次”。
“说实话,我觉得很抱歉。”在赛后的混合采访区里,近百名日本和中国的记者将通道的一角挤满,我也是其中一个。
等待了1个半小时的赛后混合采访,羽生结弦只停留了十几分钟,但在这短短的几轮问答中,羽生结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礼貌、谦和与周到。
“我真的拼尽全力努力了。这可能是没有回报的努力,但这次我全力以赴去拼了。”从他赛后的这些话里,大家都很容易读出羽生结弦的失望和不甘。
其实,他完全可以用更加简单的方式去参加这次北京冬奥会,但最终他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
就在离开混合采访区前,羽生结弦向着所有的记者深深鞠了一躬,彼时,他似乎依旧没有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眼眶还有一些湿润……
那次自由滑决赛的赛后采访,大部分记者都意犹未尽。或许是因为不管是记者还是粉丝,都有太多的问题想问羽生结弦,他的团队最终决定在奥运会期间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于是,我又多了一次近距离观察他的机会。
在那场发布会开始前的半个小时,北京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就已经被当时没有工作安排的志愿者、工作人员和等待采访的记者们围得水泄不通。
毫不夸张地说,从北京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开放后,只有“顶流”冰墩墩的商品发售,才有能够与之匹敌的热闹场景。
当时,在我身边的两位学生志愿者已经激动地有些控制不住情绪。我好奇地问:“你们怎么那么喜欢羽生结弦?”
她们说:“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喜欢上羽生了,特别是他在中国杯上的表现,实在是太热血了,这么多年,他一直在传递着正能量,他就像漫画里的主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