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之争背后,反映出的是面对户外运动爆火,城市中运动场地跟不上的问题。飞盘对场地要求相对不是很高,很多时候只要一块空地就能进行。但是,城市中的草坪主要以观赏为主,不允许践踏,“一地难求”。
破解运动场地矛盾,其实是对城市治理提出的一道考题。今年,上海市体育局印发《2022年上海市体育局工作要点》,提出上海要加快包括奉贤极限运动公园、虹口足球场重大体育设施项目建设,《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也明确,到2023年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左右,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或许才是破题的关键。
还能走多远?
飞盘并不是一个新兴运动。飞盘起源于美国,风靡在欧美,逐渐发展出了十几种玩法。2001年,飞盘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加入世界运动会,也是在那个时候,一些归国留学生、在华外国人等开始参与并在国内传播飞盘运动。
只是,飞盘在中国一直是小众运动。“被关注肯定是好事。”郭騂说,如果飞盘一直没有热度,那必然会一直小众下去。“一支队伍能够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吸纳人才,”随着飞盘热起来,郭騂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盘友”,“很多运动员在小红书看到了我,就联系我想来试一下飞盘,她们的体能都很优秀,很适合来玩飞盘。”
董达接触飞盘是在十几年前,他是在一段运动集锦视频中发现了这项运动,那是一个一闪而过、只有不到十秒的镜头。但是这一幕足以刷新他的认知。后来,他加入飞盘队伍,成为飞盘运动参与者,也见证了飞盘运动慢慢在中国发展壮大。
让董达印象深刻,且持之以恒推广飞盘的原因,是一部关于印度飞盘纪录片,叫做《175克》。讲的是印度一些青少年因为玩飞盘,最终获得了奖学金,获得了改变人生命运机会的故事。在他看来,这也是飞盘的魅力所在。“飞盘是少有的女生和男性可以同场竞技的运动,在东南亚、印度一些国家社会影响力很大。”董达说,在中国,飞盘还处于非常皮毛、浅层次的火,目前只是让更多人看到了。为了进一步发掘飞盘运动的社会价值,他还致力于向偏远地区的青少年推广飞盘运动,开展一系列支教活动。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发布通知,拟于今年下半年举办首届中国飞盘联赛,这无疑标志着中国飞盘运动向前迈进一大步。
飞盘社群是不是人越多就越好?就像所有事都有两面性,每当一个看上去特好的事情发生,也总会有它的另一面。飞盘爆火这件事也是如此。
所以,关于飞盘的热度,最终会回归平静。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被‘流量’思维洗脑,本来玩飞盘就是让人回到真实的状态,如果流量又成了经营社区的核心价值,那这一切就会很荒唐。”所以,正如董达所说,风一定会刮到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