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芮可言,妹妹芮可心。她们叫乃伟姑姑,叫我老姑父。
她们出生时,我和乃伟还在韩国。从那时起,一有机会我们就想飞回上海,去抱起她们温暖柔软的小身体,听她们咿咿呀呀地讲只有她们自己能听懂的话。我们一路看着她们从婴儿慢慢长大。
江铸久与双胞胎合影
到底谁厉害
2009年,第14届三星杯世界围棋大师赛,两名中国棋手孔杰和邱峻进入决赛。冬天,决赛三番棋在上海大酒店举行。在各项活动中,有一场大型的指导棋。乃伟有下指导棋的任务,我就带着双胞胎姐妹去观摩。
带她们走到乃伟的桌子旁边。看到姑姑,她们非常高兴,小声地:“姑姑,姑姑”,像是小鸟在唱歌。乃伟抱了抱她们,回去继续下指导棋。
安静的大厅里,这么多爷爷叔叔在认真下棋,3岁的小女娃们也来了兴致。找到乃伟附近一个空棋盘,轻声告诉她们,棋子要放在棋盘上。于是两个娃非常认真地用小手抓起棋子,一个一个放到棋盘上去。言言一直在靠近身体的地方落子,心心则爬到桌子上,伸着胳膊往远处下。瞧着她们认真的样子,中韩记者很多都围过来,拍照摄像一通忙,但是两个宝贝完全不受影响,只顾埋头摆子,很有大将风度。
愚园路上的小棋圣幼儿园,顾名思义,里面的小朋友都学棋。幼儿园分围棋班和国际象棋班。当然,咱家的孩子自然是要学围棋。和幼儿园的桑园长谈过,感受到她对围棋教育的支持。升入中班后,开始学棋了。她们的老师姓吴。两个娃曾经很认真地讨论过:到底老姑父这个老师厉害,还是他们学校的吴指导厉害。结论很一致,一个说,还是吴指导更厉害,另一个则配合地点头。
好事!这说明了小朋友喜欢这个学棋的环境,信任她们的老师。
江铸久在指导孩子们下棋
我在闵行开围棋班,小朋友就开始正式跟着我上课了。其实最早的时候,与其是教技术,不如是带着娃娃们玩,用故事,用小朋友喜欢的诸如冰淇淋巧克力啥的作比喻,也做诱饵,激发她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围棋,也学会了规则。
她们的爸爸芮乃健也是高手,曾经获得两届全国大学生冠军。教她们自然是绰绰有余。
在家里,我有空时也给她们上课。记得有一次,我刚要开始,两个娃就提醒:“江老师,你还没点名呢。”在闵行的大课上,俺都是要点名的。
那么好吧:“芮可言。”“到!”“芮可心。”“到!”
她们这才放心了,开始上课。
有一次,朋友的女儿雅文来家玩。她比她们大两岁。我决定让小朋友迎战一下雅文姐姐。
两个娃好像不需要商量,言言挺身而出,心心则在一旁轻声嘱咐姐姐:“看清楚点……”
比赛是最好的学习
双胞胎开始参加升级赛了。
我们常说,比赛是最好的学习,不管是对我们职业棋手,还是学棋才几年的小朋友,都是如此。
她们的妈妈讲过几个故事。有一次,言言最后一盘苦战过关,升级了。她兴奋地举着成绩卡片往外跑,太急了,摔了一大跤,但手里还高高举着那张卡片。又有一次,言言刚刚输了一盘棋,接着是最后一局,要赢才能升级。妈妈想去安慰一下宝贝,问她要不要吃点或者喝点什么。言言摇摇头,然后转身又回去赛场。远远望过去,她一个人走到窗口,默默地望着外面……最后一局言言赢了下来。我们的宝贝会自己调节情绪了。
心心的升级升段总是走钢丝,输到不能再输了,然后开始赢。连老姑父也不由得感叹“心态真好”!有一次,她又是这样升了段。妈妈问她最想去哪里。她答,教室。于是,她们打车飞奔到我在浦东的围棋教室。
江铸久和芮乃伟(2015)
双胞胎最早的出国比赛,是日本关西的少年围棋赛。铸久会派出了三名小棋手,芮可言、芮可心、王沁盈。为了送三个娃出征,我们组了一个小团,从东京、箱根一路走到奈良京都和大阪。在箱根的新干线车站,我们把她们送上车,几个大人自驾继续前往关西。几天后,在奈良的新干线车站,又接到了载誉归来的小棋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