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交 > 科普中国

为中国现代农业种好“试验示范田”

常驻编辑 科普中国 2022-09-21 示范区   渭河   农业   农科   现代农业   新品种   农业科技   小麦   中国   纪实   民生   基地   国家   杨凌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扬帆风正好,凌云向未来。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1997年7月,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其实施方案的批复》下达,农业行业领域第一个国家高新区——杨凌示范区的建设大幕正式拉开,“国家农高区”从此开启了崭新的航程。25年来,杨凌示范区实践着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演绎着科技驱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示范的精彩华章。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二十五载春华秋实。以省部共建为特色,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25年来,杨凌示范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国家队”排头兵、科教融合“试验田”、科技创新“领头雁”、农业对外开放“总窗口”作用,奋力建设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曾经偏僻落后的“农科乡”,不断向充满活力的现代“农科城”加速迈进。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孟夏时节,麦浪滚滚,丰收在望。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看色、看粒、看长势……小满节气后,一场全国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杨凌举行。观摩团追随着麦浪,实地观摩了“西农511”“伟隆169”“西农926”等一系列饱含着科技创新元素的杨凌小麦新品种,见证了科技创新引领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杨凌示范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旱区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在小麦良种繁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创新成果,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发展路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许为钢说。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以科技创新为窗口,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把杨凌比喻为“旱区种业硅谷”,充分肯定了杨凌在种业科技攻关、种业企业建设、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等方面,为打赢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万全教授团队正向着优质强筋、抗赤霉病和条锈病绿色小麦“进军”,马翎健教授团队致力于选育酿酒专用小麦等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闵东红教授课题组则正在全力攻克抗旱节水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技术难题……基础研究、靶向育种、生物育种正方兴未艾。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25年来,杨凌示范区扎实履行国家使命,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区域发展动力,走出了一条建平台、打硬仗、促开放之路: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建平台,厚植科技创新沃土——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到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到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从果业、畜牧、食品工程等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到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平台,杨凌示范区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一号工程”,不断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建设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7个,成为建设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的“加速器”。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凌种业创新中心主任康振生所说,杨凌为农作物种业与现代生物技术集合、促进传统种业改进,做好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为我国农业特别是旱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提供了新机遇。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聚资源,创新实力越来越强——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知名种业企业先正达、科迪华和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金棚种业等种业科研院所、企业纷纷落地杨凌,各类农业科技创新要素持续聚集,杨凌农业创新高地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体制优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教人才智库作用,大力推进区校融合、协同创新,探索形成了“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促开放,让创新之路越走越宽——orR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年来,杨凌以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为契机,充分发挥示范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优势,深入推进国际农业交流、培训、示范,先后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了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更多蕴含“杨凌基因”的“金种子”走出国门,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出了绚烂的“农科之花”。

相关阅读:

  • 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
  • 为什么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是湖南、江西,而不是粤东
  • 来场说走就走的云端之旅,一起畅游“三城一区”!
  • 中国十大人口最少的城市,阿里地区、杨凌示范区面积大人
  •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等机遇
  • 安徽10县(市、区)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鼓足干劲
  •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 山东:锐意改革景色新
  • 推新线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