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山东考察调研,并为齐鲁大地发展指引方向。2013年11月,他在山东考察期间,就对山东提出了要求:“锐意改革,敢创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使命任务,山东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动能转换加速推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积蓄强大势能。
深化改革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山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
这既是山东经济强大韧性的体现,也与山东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等密切相关。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
山东应声而动,统筹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健全市场体系等重点领域改革:国企改革持续推进,一企一策“倒计时”抓落实;“减权放权授权”“一窗受理 一次办好”等“放管服”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构建并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持续优化小微、“三农”金融供给。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记者从山东省委改革办了解到,十年间,山东聚焦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发起了“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着力推进国资国企、人才制度、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已形成制度成果130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最有发言权。“去年开始实施的服务企业专员机制,让我们能和领导干部‘掏心窝子’了。”山东玉马遮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承志说,政府专人靠前服务,帮助企业切实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让他干劲更足。
截至2021年底,山东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超过90%,2767个事项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秒批秒办”;超过300类电子证照实现亮证即用;“爱山东”App接入服务事项超过2万项。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时,要求山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打通“梗阻”畅通内循环的同时,山东着力扩大开放,广迎八方宾朋。

这是位于青岛胶州的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2019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发挥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山东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开放载体,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一部副部长臧元奇说,2018年以来,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已常态化开行包括日韩陆海快线在内的26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51个城市。
十年间,“齐鲁号”欧亚班列从无到有,2021年开行量超过1800列;跨境电商综试区总数达到9个,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300亿元。
锐意进取全方位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初,潍柴集团将全球柴油发动机本体热效率纪录提高到51.09%。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公司近三年累计投入发动机研发费用超100亿元。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2021年10月,他在山东考察调研时又提出“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的新要求。

在位于山东潍坊的潍柴集团总装车间,机器人在流水线上装配发动机(2021年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创新强动力,发展提质量。山东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不断形成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格局。
重大科技成果不断“上新”。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国内首套水下采油系统海试成功;超纯海藻酸钠正式上市打破国外垄断……山东省科技厅负责人说,在智慧交通、精细化工、燃料电池、深地资源勘查开采等20个领域,山东的科技创新均走在国内前列。

这是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2021年7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