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持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同时,杨凌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实现了成色十足、内外兼修的“高颜值”:
一批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引进陕师大杨凌实验中学等名校、与西安多家知名医院建立医联体,老百姓的上学难、就医难问题得到缓解;农村幸福院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无黑无恶创建扎实推进,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
产业与民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而杨凌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漫步杨凌渭河湿地公园,抬头南望可见秦岭,低头俯视便是灵动的渭河水,波光潋滟的水面,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是山清水秀的诗意画卷。“十三五”以来,杨凌以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好转为核心,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出台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河长制,严格的制度、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治水成效折射出杨凌久久为功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多年来,杨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名列全省前茅,渭河杨凌出境水质达到三类,地下水质达标率100%。
蓝天白云、花草相映。市民陶醉在农科城的生态美景中纷纷赞叹杨凌生态环境的变化:“现在杨凌的天是越来越蓝了,空气也更加清新,心里变得更加敞亮了。”
25年来,杨凌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总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较1997年增长了4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17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238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1997年—2022年,四分之一个世纪,时间见证前行:杨凌站好“国家队”履行使命的初心依然坚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各领域的成效不断巩固,人民群众享有各项民生福祉大幅改善……站在示范区建设25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杨凌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心怀凌云志,扬帆再起航。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说,杨凌示范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立足“国家队”定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推进示范区在更高层面履行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杨耀军 侯勃 耿苏强
编辑:赵桃子
本文来自【杨凌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