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关键之年,也是备战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和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起步之年。今年夏训从6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结束,共约100天。在这个夏天,上海体育健儿将用汗水挥洒青春,用拼搏诠释梦想,守初心·拼今朝·竞未来!
第7期,跟着小体一起走进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乒羽运动中心,走近这群可敬可爱的上海体育人,直击热血夏训。
一边是羽球队员飞奔于网前、后场,不断腾空、扣杀;一边是教练员的呐喊几乎被“乒乒乓乓”声淹没。立秋过后,申城的高温没有丝毫减退的迹象,但乒羽中心却明显加紧了备战备训的步伐。
科技助力
乒乓拼实力两手抓
对上海乒乓球队来说,今年无疑是特别的一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在基地封闭了三个多月,6月底开启夏训,一直持续到9月初。”男乒主教练张洋坦言,2022年已经过半,运动员似乎一直在冬战严寒、夏练三伏中循环往复。
这对竞技体育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没有比赛,不仅对保持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考验,心理的起伏也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年轻小将,两手都要抓。”为此,封闭期间,队里阶段性会开展一些休闲活动,踢踢足球、做做游戏,帮助大家及时调整状态。
进入夏训后,球队做了更精细的训练计划。“三个月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提升。既要突出大运动量的训练,又要适当增加队内赛,结合实战,随时做好比赛开放的准备。”
好在,今年队里有了一位新帮手,这是冬训期间引进的一台高科技设备,可以通过精准直观的数据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科学训练。冬训时新设备刚到来,如今经过大半年的摸索,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球队训练当中。张洋感叹,这就是上海队的优势之一,无论是软件、硬件,一直是全国领先。
大战当前
羽球紧绷弦加速跑
与乒乓球队一样,今年羽毛球队的夏训也是跟着比赛走。“下半年有锦标赛和冠军赛。”对男单队员林远达来说,大战当前,这个夏训必须加码加练加速跑。因为在他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那是2019年全国羽毛球团体锦标赛上留下的遗憾。
“当时我们在半决赛中失利,很可惜。”为了在新周期的赛事里战胜自己,从冬训到夏训,林远达一直默默蓄力,“天气炎热,身体消耗比较大,但是训练量还是会增加,只不过会更规律、更科学地调整。”
林远达坦言,自己打球十余年,见证了上海羽毛球的成败兴衰。“小时候参加了两届市运会,团体赛中大家共同拼搏的氛围,让我印象深刻。后来和当年的队友、对手一起进入上海队,对竞技体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上届全运会后,上海羽毛球队进行了新老接替,老队员退役,新人小将加入。对林远达来说,既是激励也是责任,“训练上要更卖力,得给小队员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