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村BA”的出圈,李光发并不在意,他只在乎明年夏天,还有没有精彩的篮球比赛在上演。
“村BA”突如其来的流量和关注,还是会让部分台盘村人不知所措,吴小龙就是其中之一。从7月21日篮球赛结束后,他接受了至少十家的媒体的采访。“约过我的媒体已经有十多家了,每天给我打电话,在网上私信我的人就更多了。”
作为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如今的体育老师,他会友善地接待每一个到访的媒体。他感觉到这次“村BA”的出圈,也许会给村里带来一些改变,他也希望能抓住这种机会,将可能的改变变成现实。“外地人增多了,买瓶水、吃顿饭、加个油,都会给村里新增一些收入。”
“不少人在问我,村BA冠军得奖的那头牛现在在哪,但那个是‘美丽乡村’篮球赛的奖品,跟我们村的篮球赛不是一个比赛。”吴小龙表示,因为今年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在网上很火,所以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和决赛,也搬到了台盘举行。
实际上,贵州“村BA”不止在台盘举办。在黔东南,不同地区都会根据不同的节日来举办篮球赛。“比如现在正在举办‘七月半’篮球赛的是革一镇,过段时间,还会有其他乡镇举办‘九月九’重阳节的篮球赛。”
吴小龙是一名老师,但从来都没放过暑假,每年的球赛都会将他一个多月的假期占满。“每年不管怎么忙,我都要抽时间来组织这个篮球比赛,自己还要上场打比赛。因为这个赛事对于我们村来说,就是一个能凝聚、团结我们青年和整个村的比赛。”
筹集举办比赛的资金,在台盘村似乎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在村里,大家都非常齐心协力,想为球赛做一点贡献。“我们今年筹集球赛的资金也是,每家每户好像出了几百元,在外边打工赚钱比较多的年轻人会额外出几百元,大家都很愿意出这个钱。为了能让家乡更热闹点。”
村民筹集来的资金,除了举办台盘“村BA”,还会用来给球赛取得名次的冠军队伍发奖金。吴小龙直言:“我们这个比赛也没法为球员提供太多经济上的帮助,今年冠军都只有20000元,还是整个队伍的奖金,以前奖金更少。”
“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的宣传工作,也十分简单,一张海报,写明比赛的报名、开赛的时间及方式,张贴在村公告栏和村里集市的入口处,或由组织者通过个人的社交账号发布,就算是完成了比赛的召集。
不同于其他村的比赛,线上线下共有上亿观众的“村BA”并没有赛事相关的赞助商。“赞助商几乎是没有的,今年的比赛只有一个企业,给了几百块钱,让我们给参加的球队买点水喝,然后在球场上挂了一个横幅,也没有通过网络的渠道宣传。”
吴小龙回忆,“村BA”比赛结束之后,曾有一家贵阳的体育器材商主动联系,说看到比赛的时候篮筐因为扣球被扣变形导致比赛暂停,等工作人员修好了篮筐比赛才得以继续,所以想要赠送给台盘村一套“随便扣都没问题”的篮球架。
面对随流量而来的赞助,吴小龙有他的思考,同时他坚持,台盘村的“村BA”不会在他们手里改变传统的本质,更不会往商业化的球赛发展。“对我们当地人来说,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需要一代代去传承的赛事,也是我们作为组织者、参与者有再多困难也要克服,把比赛办下去的主要原因。”
外界的期待落在吴小龙肩膀上,如何更好地传承台盘村的文化脉络,这种责任感被他形容为箭在弦上。“上一代的球赛组织者也会鼓励我们,他们会说现在的条件那么好,做个比赛应该比当时要容易得多,以前饭都吃不饱,家也都顾不了,都能把这个球赛办起来。现在有吃有喝,衣食住行都不愁,还做不好篮球赛,那我们民族的文化要怎么来传承?”
民族文化和体育运动如何传承,是大人的事,跟父亲一样喜欢科比的李皓轩,只想着怎么能够成为台盘村的“小小科比”。
8月19日早上8点,太阳躲在云后,天却已经热了起来。
李皓轩抱着今年“村BA”半决赛使用的篮球,独自坐上凯里市内开往篮球训练基地的9路公交车,去参加这个暑假最后一周的篮球集训。这条往返需要一小时的路,也将成为他通往“村BA”赛场征途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