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此时,刘大庆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
“消失”的国手,鲜为人知
因常年高强度的比赛,刘大庆的身体早已遍体鳞伤。
早在1989年的时候,他就落下了腰肌劳损的病根,剧烈活动后,腰部往往疼得站不起身。
尽管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训练,非到不得已,万万不肯休息。
刘大庆身体素质向来不错,他的性格又属于典型的“吃苦耐劳”。
一般遇到挫伤扭伤的情况,总是简单处理一下便再度上场,最多不过三四天,便能痊愈。
可是,这一次腰部的伤害是永久的。
征战世锦赛之后,刘大庆的腰伤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为了照顾他养伤,教练已经很少让他上场。
起初的刘大庆还想坚持,但后来在一次体检时,一个消息彻底击碎了他的篮球梦。
刘大庆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身体条件不宜服役。
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刘大庆能不能坚持的问题了。
按照国家队规定,他已经失去了继续服役的条件,最终,刘大庆只得黯然离去。
1995年,宫鲁鸣接任中国男篮主教练以后,正式将刘大庆调整出队。
接替他的,是他在前卫队的队友丁伟。
到这一刻,刘大庆的使命已经完成。
刘大庆所在的那个年代,并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媒体和互联网,哪怕是作为国家队运动员,曝光量少的可怜。
对于很多运动员而言,要么打出成绩一鸣惊人,要么就这样默默无闻,永远从大众记忆当中消失。
不幸的是,刘大庆就属于后者。
离队以后,刘大庆已经鲜少与曾经的队友联系,更从未接受过记者的采访。
人们只是从队友的口中,得知他只身一人前往了珠海工商局,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务员。
谈起与刘大庆共事的日子,国家队队友孙军回忆颇多。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是刘大庆个人极其出色的实力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孙军的记忆里,刘大庆是一个很好的人,他虽然沉默寡言,但吃苦耐劳的精神令人颇为佩服。
在他记忆中,最深的便是刘大庆在走廊上打电话的场景。
“那时候还没用手机,走廊有IC卡电话,经常能看到他站在走廊打电话。”
每当有什么伤心事,他总是会给家人聊一聊天,随后便恢复斗志,重新投入到训练之中。
对于民间流传的“刘大庆是运气好混进国家队”的这种说法,孙军也予以了否认:
“那时候竞争很激烈的,虽然想不起来大庆当时在集训时都PK走了哪些人,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他能够留下,能进入世锦赛12人名单,必定是得到教练认可的,水平绝对够,肯定不存在幸运的成分。”
刘大庆在前卫队的老队友王晗对于刘大庆的评价也十分高:
“山东大汉,特别憨厚。打球弹跳特别好,距离罚球线一步的距离就能起跳扣篮。在全国联赛中,刘大庆每次都是对手是重点盯防的对象,在当时的队里称得上是老大哥级别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