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到2022年的NBA,82场比赛得场均110分,乔丹相当于带队拿了74胜,自己场均28分,拿了常规赛MVP。
值得一提的是,乔丹三年大学的命中率:53%、54%、55%。
一个后卫,55%的命中率。
打得多合理多稳健,可以想见。
都知道1984年选秀大会,火箭选了大梦,开拓者选了萨姆·鲍维,然后让乔丹掉到第三位,被芝加哥公牛拿走。
多提一句开拓者和鲍维。
萨姆·鲍维是个不错的中锋。大学二年级,他场均17分9篮板3封盖。他能得分、抓篮板、封盖、传球,罚球也不错。当然,他左腿受过伤,动过手术。但开拓者为他进行过7小时的检查后,觉得问题不大。
这里有两个缘故。
其一,前一年,开拓者已经选了滑翔机,大概他们觉得没必要再找一个飞翔人。
其二,滑翔机在开拓者新秀年不得志,打替补呢:开拓者的主帅,是1977年冠军教练拉姆西,那年开拓者依赖夺冠的,是中锋比尔·沃顿。
自沃顿之后,开拓者就相信这种中锋:不选乔丹选鲍维,拿下带伤的萨博尼斯,以及,我们都知道:2007年拿下奥登,没选杜兰特。
也算是命数使然。
当时美国奥运队主帅鲍勃·奈特对斯图·因曼——当时为波特兰开拓者工作——说:“选乔丹!”
“我们需要鲍维做中锋。”因曼答。
“那就选乔丹,哪怕让他打中锋呢!”奈特说。
但开拓者还是没选鲍维。
之后的一切就是历史了。

最后一件事:北卡体系,多大程度上限制了乔丹?
乔丹入行NBA第一年,场均28.5分全联盟第三,当年总得分联盟第一。为什么防不住?
1984年底乔丹自己访谈时的原话:
“在北卡,我在体系里打球,许多球迷喜欢看我打球。所以如果我任其自然发挥,可以很轻松的让球迷高兴。现在是我职业生涯最放松的时段。”
北卡的体系有多严谨?
我们熟悉的拉里·布朗爷爷就是北卡出来的,他后来带的活塞五虎有多硬,大家都知道。
波波维奇又是拉里·布朗的弟子,马刺的体系,我们都懂的。
北卡的体系,其实限制了大学的乔丹,也忽悠了当时许多球探。
乔丹自己说的:
“有些球探说我只会突破,而且不会用左手突破。他们根本不知道我的第一步突破、我的跳投和我的其他招式。”
也不能怪球探,他们没在大学的乔丹身上看到过这些嘛。

但反过来,就是在北卡这样(会削弱个体数据)的体系里,乔丹打磨完整了基本功与细节,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无人可挡。
卡特在北卡最后一年场均16分,到NBA第二年场均26分。
斯塔克豪斯在北卡最后一年19分,进NBA第一年就场均19分,晃荡到26岁那年场均30分4篮板5助攻——如果没遇到AI,他就是得分王了。
北卡体系,就是摇摆人的能量封孔器啊。
但也就是这点学院派的根底,让卡特老了之后还能当射手,斯塔克豪斯老了之后还能当第六人;乔丹生涯后期还是可以融入三角进攻。
说来说去,也无非那么回事:
——好平台的20分,胜过差平台的30分。
——起点和平均不要紧,看终点与巅峰。
——一切低调的过程,都可以是为了将来蓄力打基础:
只要目标看得足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