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申奥以两票之差落败,是谁在使坏?邓小平一语道破玄机
各国的申奥工作大都从1991年开始,一直到1993年9月申奥工作接近尾声。
1993年9月23日,在欧洲摩纳哥公国的蒙特卡洛市,国际奥委会举行全体大会,就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归属进行最终投票。
当时一共有91名拥有投票资格的奥委会成员,其中1人弃权,1人缺席,一共参与投票的有89人。
这次投票过程中一个明显的转折所产生的反差让在场的许多人感到唏嘘,具体情形如下:
第一轮投票中,北京以32票位居第一,悉尼以30票位列第二,曼彻斯特和柏林的票数相对较少,而伊斯坦布尔因票数最少被淘汰。
第二轮投票中,北京以37的最高票数稳居第一,悉尼的得票数依然是30,再次位列第二,曼彻斯特以13票排名第三,柏林得票数最少而被淘汰。
随着投票的持续进行,会场中的氛围也越来越紧张,空气变得愈发安静,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愈发沉稳,大家在心中默默期待着最终结果的出炉。
第三轮投票开始,因为又有一人弃权,所以仅剩88张选票,这88张选票会被投给剩余的北京、曼彻斯特和悉尼三个城市。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第三轮投票结果公布,北京依然是位列第一,票数为40票,悉尼紧随其后获得了37票,而曼彻斯特以11票的最低票数被淘汰。
现在剩余的城市仅有北京和悉尼,按照前三轮投票中北京一直领先的情况,许多人猜测最终北京会获得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进入最终的第四轮投票之后,会场氛围紧张到了极点,投票的委员们手中所有动作都小心翼翼,缓慢而轻盈,仿佛落在地上一根针都可以被听到,就连在场的所有记者,也都不禁停下手中所有的拍照和记录动作,所有人屏气凝神等待着结果的公布。
最终的结果令人唏嘘,前三轮一直领先的北京获得了43票,而之前一直位列第二的悉尼,以45票取得了第四轮的头筹,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当最终结果公布之后,我国代表何振梁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微笑着朝澳大利亚代表科兹走过去,对他表示祝贺。
科兹礼貌地与何振梁握手,而在其礼貌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是一颗一点都不礼貌的心。
澳大利亚的黑手
就在最终投票的前一天晚上,有两个来自非洲的奥委会投票成员出现在了蒙特马洛的一家高级餐厅,他们分别是来自肯尼亚的委员穆科拉,和来自乌干达的委员恩扬维索,而邀请他们前来就餐的,则是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科兹。
白天时科兹给两人写信称,如果澳大利亚申奥成功,肯尼亚和乌干达的体育部门会分别得到3.5万美元的援助,并邀请他们晚上一同商议援助事宜。
而其实这3.5万美元的援助只是一个幌子,科兹以写信的方式邀请两人也只是为了避免打电话被监听到,在共进晚餐时,科兹当场从包里拿出7万美元现金,给了这两名非洲委员每人3.5万。
于是在第二天的投票中,肯尼亚和乌干达这两国的票都投给了澳大利亚。
不仅如此,澳大利亚还对非洲许多国家进行了游说,并大把撒钱,拉拢奥委会成员,多个非洲国家都是因为被收买才支持澳大利亚。
虽然澳大利亚早已经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但是其在政治上依然受到英国政府的影响,后来随着美国的崛起,澳大利亚又把美国作为了政治依赖对象,因此澳大利亚在政治上甘愿受到美国和英国的干预和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