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申奥以两票之差落败,是谁在使坏?邓小平一语道破玄机
这次申请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时,不仅澳大利亚自身悄悄使坏,并且英国和美国也为了支持澳大利亚而纷纷在其中捣鬼。
就在投票的两个月前,美国向国际社会散布消息,声称中国一艘从天津驶往中东地区的货轮“银河号”装载有违禁化学用品,还说这些化学用品可以用来制作化学武器,要求中国政府马上命令货船停航。
我国政府作为回应,向国际社会声明,船上装的仅仅是五金、文具和机械零件,可是美国非但表示不相信,而且还派出军舰和飞机对“银河号”进行跟踪侦查,甚至把直升飞机飞到货轮上空进行低空拍照。
美国政府自称握有证据,可是迟迟拿不出来,还得寸进尺地要求货船停下来接受检查。
为了抹黑中国,美国政府大造声势,联合西方多个国家进行施压,还以关闭货轮上的GPS导航系统作为威胁,无奈之下中国政府命令“银河号”停泊在公海上让沙特阿拉伯派出代表登船检查。
美国也派人作为沙特代表的顾问一同登船,结果其在船上没有找到任何化学物品,美国主导的这场闹剧就此结束。
可是在申奥投票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候,美国此举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声誉,这种影响虽然并不明显,但是也足以让个别奥委会成员的投票意愿有所动摇。
偷鸡不成蚀把米
英国虽然没有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但是却在暗中为澳大利亚进行活动。
在投票之前,大多数委员的心中都有了自己既定的投票目标,从地理位置和国际阵营的角度来讲,来自欧洲国家的委员大多数会支持英国和德国,而来自亚洲的委员们大多数会支持中国,少数支持土耳其。
大洋洲和美洲中与澳大利亚、美国关系紧密的国家中支持澳大利亚的会占大多数,而非洲和拉丁美洲中的第三世界国家不希望奥运会举办权一直在发达国家手中,会更倾向于支持中国。
当时中国和澳大利亚是最有希望获得举办权的两个国家,澳大利亚为了增加自己获胜的概率,就动起了歪心思,希望支持另外三个国家的委员,在另外三个国家被淘汰之后,能够支持澳大利亚,于是为此搞起了“暗度陈仓”。
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科兹首先把英国作为努力的方向,他专门乘坐飞机前往英国一趟,向英国政府提出,希望一旦英国落选,在后面的投票中,支持英国的那些欧洲国家的委员可以把票投给澳大利亚。
经过科兹的一番游说,英国政府答应了他的请求,派人约谈那些支持英国的委员,让他们把澳大利亚作为第二支持对象,一些国家为了不得罪英国,只好乖乖照办。
科兹的这种行为虽然是个人行为,但是完全造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串通一气的局面,以政治的方式干扰正常的投票流程。
虽然澳大利亚获得了举办权,但是其种种并不光彩的拉票行径却在不久之后就被揭发了出来,许多国家都对此提出了强烈的谴责,一时之间不少国家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取消澳大利亚的举办资格。
对于这种受到严重贿赂的情况,国际奥委会也是第一次遇到,但其并没有就此取消澳大利亚的举办资格,而是开始了内部整顿,成立了相关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澳大利亚则是厚着脸皮无论如何都不肯交出举办权,但是其国内还没有来得及为申奥成功进行庆祝,就已经陷入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