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之前的黄金传说:胡卫东、孙军、郑武、李楠、巩晓彬、刘玉栋、王治郅
在姚明出现之前,中国篮球是崇尚团队的。梦二队那种花哨表演的个人秀,在那个时代是不政确的。要到了王治郅、姚明、易建联们一个又一个进NBA,情况才有所改变。
而胡卫东是,“外援会的,中国人也会”。
1999年亚锦赛决赛,他连续四发三分球按灭韩国,成为亚洲MVP时,很任性,就像之后一年他包揽CBA三项第一助攻第二那么任性。
以后,再也没有这么任性的摇摆人了。
![](http://imgq8.q578.com/ef/1004/09a11f6fbcb90329.jpg)
胡卫东两届CBA的MVP,三届CBA得分王和三分王,两届CBA抢断王和助攻王。
1999-2000季众所周知:得分、三分、抢断三项王者,到最后一轮之前助攻都是CBA第一,结果最后一轮他12次助攻,李群得到单场28次助攻,这才反超。
但篮协规定非前四球队不许有CBA,才给了胡卫东一个最佳贡献奖,没给他MVP。
国际上。
1994年世锦赛中国男篮首进世界八强。球队得分王胡卫东场均15.1分2篮板2助攻2抢断,命中率47%,三分率38%——场均射中3个三分球。
(球队第二是郑武的场均13分,以下是刘玉栋的场均12分和孙军的场均8分)
199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再进世界八强。球队得分王胡卫东场均12.3分2篮板3助攻2抢断,命中率51%,三分率42%,场均2个三分球。
(球队得分第二是王治郅场均11分,刘玉栋第三场均9分)
两支世界八强中国队,胡卫东都是得分王。
当然,王治郅与姚明崛起后,胡卫东多少下去点。
2000年奥运会胡卫东场均9分男篮得分第三,队里外线第一人:第一王治郅,第二姚明。
2002年世锦赛胡卫东场均11分男篮得分第三,队里外线第一人:第一姚明,第二巴特尔。多说一句:胡卫东对诺维茨基带的德国14分,对美国14分,对俄罗斯11分,对土耳其20分。
亚锦赛历代MVP:1987-1997,都是韩国人:李忠熙、许载、全希哲。2001-2005都是姚明。2007、2009和2013都是哈达迪。2011和2015是易建联。
1999年亚锦赛MVP是胡卫东。
迄今为止,亚洲最后一个外线得到亚洲锦标赛MVP的球员,也是唯一一个中国外线球员得到亚洲第一人。
亚运会的数据不太容易查,不过吧:1994年亚运会胡卫东153分钟得到108分是赛会第二(第一是菲律宾一个128分钟得128分的美国归化球员卡迪可·阿兰)。
其他中国外线呢?
FIBA下面许多数据很碎,但我在fiba官网能查到的是:
朱芳雨从2002年世锦赛到2013年亚锦赛期间各级国际比赛,场均7.7分。
王仕鹏从2005年斯坦科维奇杯打到2013年亚锦各级国际比赛,赛场均8.3分。
孙悦与王仕鹏是同期,场均5.2分。
虎王孙军,场均8.9分。
胡卫东在,FIBA各级比赛,从1991到2002年,包括三届奥运会、两届世锦赛、外加钻石杯和2001年亚锦赛,场均11分
大概没问题:胡卫东是中国队国际比赛外线得分第一人。两届世界男篮八强球队得分王。在参加的所有世界大赛里都是中国队外线得分第一人。中国三个亚洲MVP之一(还是其中仅有的一个外线球员)。
妙就妙在,1990年代,孙军(和郑武)与他还能掰掰腕子的。同时代国内联赛,刘战神、李飞刀、巩逍遥、没去NBA的大郅,也是各自呼风唤雨。
细想起来,他们都不算一代人。胡卫东与孙军是一代的,郑武大他们三岁,李楠小胡、孙二位六岁。所以说在一起,大概是因为,他们都经历过那一代,姑且称为“姚明离开CBA之前”那一代,那会儿中国还不太将赌注压在长人们身上,还能靠扎实无比的灵巧+三分球杀到世界前八的时候,是摇摆人当道的时候,是“虎王”、“胡三炮”、“小李飞刀”这些绰号听起来还很酷的时候。
即,在姚明横空出世之前,胡卫东的杰出不是孤芳独照,而是那一整代人的杰出。
那是真正的,黄金一代啊。
在1995年前后的中国篮球世界里,单涛、纪敏尚这类算是巨人中锋。4号位大前锋,当时媒体称为“二中锋”。
最有名的二位,我们都知道:CBA第三届MVP逍遥王巩晓彬,第七届MVP战神刘玉栋。
稍后说。
当时前卫队有能跑能跳的陈照升,201公分。四川有扎实干练的朱东,202公分。这是当时中国4号位的标准尺寸。
因为打小快灵,因为当时巨人还不多,尺寸都是按亚洲级来的。1994年亚运会,日本队首席内线是199公分的后藤正规。
所以202公分的巩晓彬和198公分的刘玉栋,打亚洲对手也是手拿把掐,不用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