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似乎印证了这个判断,但微软从此失去了在互联网领域领跑的机会:IE降级为Windows的一个应用软件,IE对微软的重要性也从战略层面下降到战术层面,与此同时浏览器部门从主管副总裁到下面的核心员工大量离职。
IE浏览器从此进步缓慢,IE 6一用就是5年,2006年更新的IE 7也没有多少改观,与此同时,IE浏览器的诸多缺点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吐槽:安装包大、下载速度慢、打开速度慢、反应迟钝、功能单一、兼容性不佳、安全性很差等。
对开发者来说,IE浏览器对于最常用的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并不友好,开发的成本和难度也要大很多。
2011年更新的IE 9,倒是有较大的改变,但“IE速度慢”观念已深入人心,IE 9无力回天。更何况,即使到即将退役的今天,IE浏览器仍然不支持扩展,在非Windows设备上无法使用,默认情况下也不能与其他设备同步——这些是Chrome和Firefox等浏览器早已实现的功能。
IE倒下了,Edge浏览器能担起重任吗?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atcounter截止2022年4月的统计数据,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仅占0.97%,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连微软自己都承认,“如今比起IE本身,更火的可能是黑IE的meme”。
按理说,微软现任CEO纳德拉,2014年上任时,对微软做的一大调整就是“做减法”:对于那些永远不可能挣钱的或没有竞争力的业务,通过让它们自生自灭的方式砍掉,像前任CEO鲍尔默一直扶持的互联网业务,各种移动业务,以及Skype等即时通讯业务,都在纳德拉做减法之列,为何微软还要在2015年推出Edge来接替IE,继续留在浏览器这个牌局呢?
很可能的原因是,现阶段浏览器依然重要,让微软割舍不下。
尽管目前已经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使用App,但在搜索方面,浏览器仍然是用户接触互联网的“窗口”,起到将流量引导至各个端口的作用。
这意味着,尽管浏览器本身不具备商业价值,但能通过引流等方式间接创造商业价值。
所以,微软宁愿改变以往的做事风格,比如使用和Chrome浏览器一样的Chromium内核,也要继续保留浏览器的业务。当然,浏览器用哪个内核对微软已经没那么重要,毕竟HTML语言是微软参与制定的标准。
从效果来看,相比于IE,Edge浏览器也确有不少进步。有网友分析,Edge浏览器有三个独特的优势。
第一,兼容IE模式。Edge原生内置IE模式,而Chrome没有内置IE模式,吃了一个暗亏。IE内核虽然是一个老古董,已经被大多数网站弃用。但是别忘了,国内还有很多事业单位、教务系统,网页适配了IE内核。虽然Chrome可以通过安装第三方插件来兼容IE,但是用起来肯定不如Edge方便。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