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星链”现在可是大红大紫,2022年还不到半年,就用猎鹰9火箭进行了14次发射,将709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现在,已有约2600颗卫星被部署在多个轨道上,超过人类在轨卫星数量的一半。而随着“星链”卫星的部署,它的军用价值、对空间站的威胁、对天文观测和航天安全的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

越来越多人认识的星链的负面作用了
如何对付“星链”?很多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什么用机械臂抓、用激光打、用太空渔网、鱼叉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实际上,由于“星链”卫星数量实在太多了,这些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甚至还会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真正的解决之道,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发射我们自己的“星链”,去抢轨道、咬尾巴。

星链过顶
比如就在5月20日,在大家纷纷大秀恩爱的时候,我国就用长征二号丙遥53火箭,将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外界盛传,它们是我国的PLUS版“星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长征二号丙用远征一号S上面级来执行运送任务,至少说明了两点。

长征二号丙遥53发射瞬间
首先,这三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体型重量应该不小,可不是像“星链”那样三两百公斤的“小玩意”,我们的一颗,能抵得上10颗“星链”卫星,功能更为齐全,说不定除了能搞卫星通信和WIFI之外,还能盯梢,有网友甚至想让它们装上激光武器。

3颗卫星搞这么大的整流罩
其次,因为远征一号S上面级的特点,这3颗卫星应该是被部署在不同的轨道上的,分别在不同的高度进行在轨通信技术试验验证。联想到“星链”系统340公里、550公里和1150公里三个部署轨道,冥冥之中似乎又巧合了,挺有意思。

万物相生相克
其实,这并非我们首次发射中国版的“星链”,几年前我国就有“鸿雁”、“虹云”、“行云”和“银河”等星座系统,几乎都发射了先导卫星,并进行了相关的技术验证测试,有的甚至已经开始运营了,但最后为了“握紧拳头”,进行了优化调整,成立了“星网”。

我们早就搞过类似试验

鸿雁融合星座
而根据国际电联ITU官网上更新的资料显示,去年11月,我国申报了两个巨型卫星星座的轨道和频率,卫星总数高达12992颗,这意味着我们从未停歇,一直在努力,拼基建,我们还没怕过谁。

国际电联ITU官网信息

中国星网
不同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国,需要更多综合考虑建立低轨通信卫星系统和卫星WIFI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尽量去避免负面作用。而私人航天公司从来不用考虑这些,利润才是它们追逐的唯一目标。比如马斯克曾说地球轨道空间,能够容纳数百亿颗卫星,意思就是他规划的万颗量级的“星链”系统,根本不会导致太空拥挤,以此来逃避自己的责任。

马斯克说这个话确实不负责
但实际上,现在地球轨道上才几千颗卫星,就曾发生过卫星碰撞的事情,太空垃圾更是多次威胁人类两个空间站的安全,国际空间站的加拿大2号机械臂,甚至曾被太空垃圾击中,留下一个洞。美轮美奂的意大利穹顶舱,也曾被太空垃圾击中玻璃,这样的几率,如果再以几何量级的倍数去放大,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被太空垃圾击中的加拿大机械臂2

被太空垃圾击中的国际空间站玻璃
所以说,马斯克批量发射“星链”卫星,我们没有权利去阻止,但我们可以用数量较少、性能更先进的卫星,去把轨道占住。同时也可以盯住“星链”,有不负责任的、图谋不轨的、能力低下的,只要威胁到了太空安全,就可以将它们送入大气层,或者拖到墓地轨道,还太空一片净土,让人类回归探索太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