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描绘了一位艺术家对来自双星系统中的行星的假设有感知生命形式的印象。
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大多数恒星系统都是多星的,但根据最新研究,估计其中只有大约 40% 的恒星系统不止一颗星[ 3 ] 。

双星系统行星分为三种类型:
- 仅围绕其中一颗恒星伴星运行的 S 型行星。迄今为止在双星系统中发现的大多数系外行星都是这样的。此类行星的稳定轨道不能超过双星之间距离的约 20%。目前尚不清楚地球大小的非环绕S型行星是否可以自然形成。Alan Boss [ 4 ]的理论工作表明,虽然可以形成 S 型气态巨行星。
- P 型行星在宽轨道上同时绕两个恒星伴星运行。同时围绕两颗伴星旋转的稳定的环绕双星需要两颗伴星之间的距离为两到四倍,并且轨道周期需要是双星围绕它们共同重心的公转周期的三到八倍。对于某些恒星组合,P型行星可以有一个广阔的宜居带。
- 系统中的 T 型行星,其中一颗小得多的恒星围绕一颗更大的恒星运行,并与一颗所谓的特洛伊行星共享相同的轨道,在其后或前 60 度。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有一些特洛伊小行星以同样的方式共享行星的轨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双星系统中的T型系外行星。
如果涉及到此类系统的可居住性,那么它们由什么类型的恒星构成也很关键。
对于 S 型和 P 型行星,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情况是两颗恒星都是 K 型恒星,质量是太阳质量的 0.6 到 0.8 倍,它们的寿命为 17 到 700 亿年,因为它们拥有最多的生命进化的时间和这些类型的恒星往往是稳定的。两颗类似于我们太阳的 G 型恒星也可以正常工作。不过,可能有多种类型的 2 星的组合。
- 如果其中一个伴星更小,比如红矮星,那么围绕 K 型恒星的 S 型行星将更适合居住,因为红矮星往往会经常耀斑。P型行星可能是宜居的,因为如果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足够大,红矮星的耀斑可能并不危险,毕竟,P型行星需要两颗恒星之间距离的2到4倍才能拥有一个稳定的轨道。
- 如果其中一颗伴星是更大的 G 型恒星,比如我们的太阳,那么围绕 K 型恒星的 S 型行星将有更多的演化时间,因为 G 型恒星的寿命只有 100 亿年左右,这就足够了然而,对于生命的进化,正如我们的系统所显示的那样。
- 如果其中一个伴星仍然是一颗更大的恒星,那么只有 K 型恒星的寿命足以满足生命的进化,因为恒星越大,它的寿命就越短。较大恒星主序阶段的结束可能会扼杀较小恒星演化中的生命。
- 如果其中一个伴星是一颗质量至少是太阳质量 8 倍的恒星,那么这样的系统将不适合居住,因为这样的恒星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变成超新星,并摧毁这样一个系统中任何行星上任何正在进化的生命。大约是我们太阳 10 倍大的恒星的寿命只有大约 2000 万年,这对于生命的进化来说太短了,在地球上生命进化到现在需要 45 亿年。虽然,如果伙伴恒星足够近,超新星的碎片盘可能会形成二次行星形成,甚至第三轮行星形成,超新星爆炸的中子星残余物可以从伴星那里窃取一些物质,形成原行星盘.
对于 T 型行星,最好的配置是中间有一颗 K 型星,质量下限是一颗红矮星,它可以是太阳质量的 0.07 到 0.6 倍,绕太阳运行并共享轨道与一个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