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能够拦截,灭绝恐龙的那颗陨石吗?
2021年10月23日,第一届全国行星防御大会在广西桂林召开。2022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媒体上表示,中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那么如果灭绝恐龙的那颗小行星再次降临,人类可以改变命运吗?地球在长达40多亿年的时间里诞生了无数的物种,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也发生了五次,科学家分析,最主要的就是气候变冷,地球环境的改变,导致生物链断裂而灭绝。这其中,恐龙是个例外。目前主流科学认为,6600万年前遭到灭绝的恐龙可能是因为陨石坠落而导致的。灭绝恐龙的那颗陨石,直径大概有10公里,正常人走路要3个小时。他不仅大,更要命的是它的速度极快,每秒几乎是几十公里的速度,达到百倍音速。
2020年4月6号,一颗小行星闯入了地球大气层,一个大火球从欧洲的夜空划过,并伴有巨大的爆炸声。欧空局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先后收到了近500份目击报告。一些目击者曾一度认为世界末日来了。而这颗陨石NASA提前一天发现了他,也就就是说人类从发现陨石到做出反应的时间只有1天。如果只有1天时间,以人类现有的科技,对直径10公里,百倍音速的陨石是无能为力的,目前最快的导弹是俄罗斯的先锋导弹,也只有27马赫。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尽可能地疏散坠落点居民而已。所以目前看来,如何尽可能地提前发现,才是能否改变命运的关键。
目前主流的观测手段是地面大型光学望远镜,98%以上的陨石是美国发现的。单纯依靠地基观测,地球大气层和地面背景往往对地面探测产生严重干扰,比如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撞击,就因为是从太阳方向接近地球,正好处于地面天文台的观测盲区而未被探测到。其实美国,加拿大,日本都已经发射过小行星探测卫星,其中日本2003年发射的“隼鸟号”探测器,直接在名叫“丝川”的近地小行星上着陆采样,并将样本送回了地球,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而中国的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将分为几个步骤操作,首先是要完善太空监测预警系统,只有及时预警,才能留有充足的反应时间。
同时,为各类近地小行星建立专属档案系统,对其运行轨迹进行监测和预判。根据计划,将在2026年前后,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进行抵近观察,并实施就近撞击。以此验证人为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技术可行性。可以看出,我们的小行星防御系统不会只是单纯地发现问题,更是要解决问题。现有的空间站,激光武器,未来的空天航母,空天战机和无人机甲,月球基地,小行星防御系统等等,很可能只是我国南天门计划的一环。请记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不是地球上的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