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华为机器视觉的底气究竟是从何而来?
将时间往前追溯,2005年,华为以海思芯片切入安防市场,海思芯片的出货量一度占到业界的70%以上,也就是当时全球摄像机的芯片,有七成是海思的。
2012年,华为开始组建视频监控团队首次亮相安博会,在展会上展出了当时还鲜为人知的H.265编解码压缩技术,那时能够掌握H.265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
但此后几年,华为在安防市场未起任何波澜,似乎是蜻蜓点水般的尝鲜。
“2012年做视频监控没有做出成绩,那是因为华为当时没有认真做,如果做,一定会做到世界第一。”段爱国曾在2020年5月的“下一代摄像机”发布会上表示,华为是在2017年年底开始战略性投入做摄像机的。
在2018年,华为正式成立智能安防产品线,发布人工智能战略。
2019年,发布了“2+4+N”智能安防业务战略,用软件定义摄像机,智能安防平台全面升级,并发布HoloSens全新品牌,诠释全息感知的定位;
2020年,华为HoloSens战略升级,将智能安防更名为机器视觉,并发布安防分销市场的四大产品。以机器视觉作为万物感知入口,重新定义智能世界的“端”。
也就是在2020年,段爱国对外发表了华为机器视觉的决心:“华为机器视觉要在2020年做到行业第三,三年内要做到行业第二,五年内要做到中国行业第一,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对不起华为两个字。”
以段爱国给的时间线,2022年,华为机器视觉要做到安防行业第二,这或许也是军团在今年最重要的目标。
但问题是,海大宇三座大山稳坐“霸王”前三的位置已良久,华为机器视觉要做“山中之王”,谈何容易。
段爱国曾经在2020年提到,华为做摄像机具备几个主要的优势:
芯片的优势:华为海思的芯片优势很明显,具备全栈的AI解决方案;2022年3月,华为列出了最新的业务架构图,原本隶属于消费者业务部门的终端芯片业务部上海海思独立出来,成为了与华为云计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并列的一级部门。
算法的优势:华为在2017年做智能摄像机之前,2012年创立的实验室以及其他的这种大平台团队,已经有了包括人车相关的算法,华为后来则把这些算法移植到摄像机,并且基于安防的行业,把智能做到最优;
图像的优势:这个优势来自终端行业的技术,华为在手机终端的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是行业领先,也可以移植到摄像机;
平台优势:华为机器视觉的最大靠山,是华为公司的整个大平台,利用公司的能力和技术,华为做好摄像机不会太难。
但如今,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纷纷都表示不以安防为核心了,而是以智能物联、AIoT为核心,以感知赋能千行百业。
华为机器视觉,从改名那一刻开始,就预见接下来的市场进入强智能,需要的是一种感知的能力。
华为在2020年成立了第四个BG,叫云与计算BG,机器视觉隶属与这个BG。但在2021年4月,华为裁撤云与计算BG之后,机器视觉产品线又回到了ICT产品与解决方案BG。
段爱国曾表示,“华为机器视觉未来的打法跟海康、大华、宇视等企业是不同的,战略归为两个词:平台+生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守自己的边界,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
华为机器视觉正在从偏终端硬件,逐渐走向“生态+平台”。此次华为机器视觉军团的高调成立,让大家看到了华为机器视觉布局智能感知的决心。
但成功还是失败,留给华为机器视觉的时间还有多少,只能等市场和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