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发现挑战了对亚马孙地区前西班牙时期历史的现有理解,增进了对亚马孙古代热带文明的了解。
(来源:科技日报)
超4500岁高龄,绵延180公里,覆盖200平方公里,迄今已知最大单株植物浮现

地球上目前已知最大的植物——波西多尼亚海草。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西澳海岸发现了地球上目前已知最大的植物——波西多尼亚海草。这棵单株植物绵延180公里,覆盖约200平方公里的面积,或已超过4500岁高龄。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
最新研究资深作者、西澳大利亚大学(UWA)海洋研究所进化生物学家伊丽莎白·辛克莱博士解释道,为了解鲨鱼湾海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团队从鲨鱼湾多变的环境中采集了海草芽,并使用18000个遗传标记生成了“指纹”,结果发现该地区所有的波西多尼亚海草在遗传学上是一样的。这株绵延了180公里的植物也因此成为地球上迄今已知最大的植物。而且,他们保守估计,该植物至少有4500年的历史。
研究表明,这棵海草似乎从单株幼苗时就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克隆”自身。如果其不受干扰,可继续无限度地“克隆”。事实上,这种海草是无性植物,它是如何存活和繁衍这么长时间的,令人费解。此外,这些海草的生存环境变化很大。即使在今天,其栖息地的平均气温介于17 —30 之间;盐度为正常海水的1—2倍;光线亮度从黑暗到极亮。这样的条件通常会给植物带来很大生存压力,但该植物似乎仍在继续生长。
研究人员认为,它的基因非常适合当地多变的环境,而且其各部分之间也存在细微的基因差异,这有助于它适应当地条件。除了巨大的体型之外,这种海草植物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染色体数量是其海洋“近亲”的两倍。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在鲨鱼湾进行一系列实验,以了解这种植物如何在多变的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来源:科技日报)
事关衰老!70岁后血液老化秘密揭开
人的一生中缓慢积累在血液干细胞中的基因变化是如何导致70岁后血液生产的巨大变化的?一项新研究或能给予启示。由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MRC剑桥干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和合作者共同完成,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衰老理论。
所有人类细胞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会发生基因变化,即所谓的体细胞突变。衰老很可能是由于我们的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的多种类型的损伤造成的。一种理论是,体细胞突变的积累会导致细胞逐渐失去功能储备。然而,尚不清楚这种分子损伤的逐渐积累为何导致器官在70岁后功能突然恶化。
为了解这一衰老过程,研究团队研究了骨髓中血细胞的产生,分析了年龄从新生儿到老年人不等的10个个体。他们对3579个血液干细胞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确定了每个细胞中包含的所有体细胞突变。该团队利用其重建了每个人的血液干细胞的“家谱”,首次展示了血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人类生命周期中如何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家谱”在70岁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65岁以下的成年人产生的血细胞来自2万到20万个干细胞,每个干细胞的贡献量大致相同,大多属于克隆性造血。相比之下,70岁以上的人的血细胞产量非常不同,克隆多样性显著下降。每个个体的克隆扩增数量是10到20个,占整体造血数量的比例多达30%-60%。这些高活性干细胞的数量在被研究者的一生中逐渐增多,这是由一种罕见的体细胞突变子集引起的,称为“驱动突变”。
这些发现促使研究小组提出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与年龄相关的血液生成变化,来自于体细胞驱动突变,这些突变导致“自私”的克隆干细胞主导了老年人的骨髓,在其身体的许多其他组织中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这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也可能导致与衰老相关的其他功能变化。这也使得血液干细胞的多样性在年老时会丧失,导致干细胞产生功能性成熟血细胞的能力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