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X80系列作为深度合研的集大成者,其影像技术上的革新似乎处处都有着vivo与蔡司技术融合的身影。据悉,X80系列全系搭载vivo与蔡司联合研发光学镜头,全镜头达到蔡司T*镀膜标准,这背后时刻体现着vivo在镜片工艺、镀膜工艺方面的支持。
除镜头素质外,移动摄影对稳定性的要求同样高企,毕竟手持拍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晃动,一旦晃动幅度过大,便无法精准定格画面,尤其是在记录一颦一簇的人像拍摄领域,即便是轻微晃动也可能导致画面“糊”掉,错过一个个瞬间。
过去,手机厂商通常会通过光学防抖方案解决该问题,但光学防抖意味着影像画面或多或少会被裁切,成像品质亦不稳定。相比之下,vivo X80 Pro所搭载的人像微云台系统,其技术更接近稳定器加持下的物理防抖,防抖角度高达普通OIS防抖的3倍,可谓大幅提升了成像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镜头焦段越长,防抖就越困难,因此手机厂商通常会将防抖技术集成于超广角或广角镜头,以此营造出稳定性较好的“错觉”。但vivo显然并没有沿用这种讨巧的解决方案,而是颇为自信地将微云台集成于50mm人像镜头上,这正是深度合作蕴含的技术力的体现。
硬件层面成绩斐然,软件算法领域成果同样突出,针对人像摄影,vivo构建了以人像美化、人像理解、人像氛围、画质增强四大模块为核心的人像算法矩阵。在此之前,vivo便已相继拿出自研芯片V1、V1+,构建自研影像算法矩阵,从影像算法领域的计算摄影拓展至性能层面的深度联调。

随着vivo同蔡司的合作愈发深入,二者更是跳出硬件、算法框架,将互融升维至影像风格及文化层面,无愧于影像合作2.0的缔造者。在此过程中,vivo将专业摄影和手机摄影、计算摄影和光学技术做了更进一步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的影像理念,由此引领了移动影像变革之路。
三、重塑移动影像哲学,朝向专业化迈进
植入影像能力初期,移动影像仅具有基础能力,工具属性较强,往往只用于纯粹的记录。而后,随着时代更迭,各式各样的风格化滤镜涌现,被手机厂商集成到产品中,使得移动影像哲学由过去的“记录”转变为“美化”。
而当下绝大部分手机厂商与影像厂商的联名,所产出的正是各类风格化色彩滤镜,尤其是随着联名愈发泛滥,一时间各种“胶片色彩”接连成为了手机厂商的影像卖点。
以大众熟知的徕卡“德味”为例,其通常带给人一种色彩厚而不重的油画风味,在观感层面颇为讨喜。正因如此,同徕卡合作的手机厂商常常会在“德味”上面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