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发明专利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联网端口的整理方法及装置,用于完善现有爬虫程序在某些场景下无法取出所需的非http80端口的域名的技术缺陷。
简言之,关联方供应商新流物联的专利发明人周丰杰、董事康向荣,与浩瀚深度的专利发明人“撞名”。
此外,新流物联与浩瀚深度或存在部分业务重叠。
3.4与关联方供应商存业务重叠,且主要客户均系三大运营商
据招股书,浩瀚深度存在关联交易增加风险。浩瀚深度在业务拓展中,为满足运营商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而相应承接CDN以及缓存等相关业务订单,在综合考虑自身项目人员安排并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浩瀚深度向关联方新流万联采购相关产品及劳务。
若未来持续加大CDN以及缓存等业务的承接力度,则浩瀚深度向关联方的采购金额存在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
即是说,浩瀚深度向关联方供应商新流万联采购的内容系分发网络业务(CDN)。
而浩瀚深度的主要产品也涉及分发网络业务(CDN)。
据招股书,浩瀚深度的主要产品包括网络智能化解决方案、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其他产品。其中,网络智能化解决方案又包括智能采集管理系统、智能化应用系统及技术服务。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异常流量监测防护系统。其他产品中包括互联网缓存及CDN产品、核心网信令及中间件应用软件产品等。
2019-2021年,浩瀚深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55亿元、3.67亿元、4.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89%、99.95%、100%。
2019-2021年,浩瀚深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包括网络智能化解决方案、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其他产产品。同期,浩瀚深度的网络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1亿元、2.53亿元、2.8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35%、68.94%、68.53%。
2019-2021年,浩瀚深度的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21.71万元、9,057.09万元、9,894.08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21%、24.7%、24.15%。同期,浩瀚深度其他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77.01万元、2,330.81万元、3,002.2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4%、6.36%、7.32%。
而浩瀚深度的其他产品具体包括互联网缓存及CDN产品、核心网信令及中间件应用软件产品、分布式存储系统等。
值得一提的是,浩瀚深度与关联方供应商新流万联不但业务或存重叠。并且,浩瀚深度与新流万联的客户也存在重叠。
据招股书,2019-2021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及其下属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及其下属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及其下属公司均为浩瀚深度的前三大客户。
据新流万联官网,CDN的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其基本思路是尽可能避开互联网上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瓶颈和环节,使内容传输的更快、更稳定。通过在网络各处放置节点服务器所构成的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层智能虚拟网络,使用户可就近取得所需内容,解决Internet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并且,新流万联的主要产品包括Cache产品、CDN产品、IPTV及OTT。新流万联的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解决方案、运营商解决方案、广电行业解决方案以及政企行业解决方案。新流万联的客户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也就是说,新流万联是浩瀚深度的实际控制人张跃持股20%且任董事的企业,也系浩瀚深度的内容分发网络业务供应商。浩瀚深度年报显示,张跃于2016年11月入股新流万联。事实上,官宣显示,早在2016年8月,张跃已完成对新流万联的实缴出资。浩瀚深度的信息披露质量或遭拷问。
另外,新流万联的董事康向荣、专利发明人周丰杰,均曾现身浩瀚深度的专利发明人名单。该情形或非巧合般偶然,浩瀚深度是否与新流万联混用研发人员?若如此,浩瀚深度人员独立性是否遭侵蚀?并且,浩瀚深度与新流万联在业务及客户均存“重叠”,双方是否存在业务竞争关系?均存疑待解。
山雨欲来风满楼。此番“带病”冲击资本市场,浩瀚深度能否在投资者面前驱散自身的重重“迷雾”?
本文源自金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