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2.4G路由器里,802.11N一般人为设定150Mbps作为单个设备需要带宽的单位(20Mhz频宽,最多可以到40Mhz)。而在5G里,以433Mbps作为单个设备需要的带宽单位(20Mhz频宽,最高可以扩展到80Mhz),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情况下:
150Mbps的路由器,一根天线足矣;
300的两根,450的三根,如果出现了2.4G路由器出现了好多根线,其实一般都是两根三根并作一根用。
如果是2.4G和5G并存的路由,那么,一般是有双数的天线,一半用来2.4G一半用于5G,所以说,天线的多少只能证明其带宽数量等等,其他的没用。
2、功率和穿墙性能的关系
其实关系非常大,因为工信部把无线路由器的发射功率限制死了在100毫瓦,100毫瓦是个啥概念?手机天线的发射功率都有800毫瓦,所以某些品牌说自己的路由器有穿墙模式,顶多就个噱头当然也有些品牌会隐藏自己更改发射功率的能力。
比如磊科的某些路由器可以开到200mw,D-link的某些路由器可以开到300mw左右Netgear的某些路由器,通过更改固件,换运行区域或者插代码,可以达到500mw的发射功率。不过呢,发射功率越大不见得效果越好,发射功率和接受信号优劣仅仅是部分正相关。如果发射功率太高,而本身路由器天线质量很差,这样信噪比会变得很恶劣
而如果路由器本身的承载能力处理能力不够,你会在很远的地方都收到路由器信号而且,网络根本连接无反应,俗称假信号。路由器的NAT能力远远比无线信号功率更重要。NAT技术是将多个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用IP地址的一种技术,主要搞定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3、穿墙路由存在吗?
其实穿墙路由的确很难存在,因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对于短波超短波的阻隔作用太过显著,比如我家住的房子,原本只是区区100平,结果三个路由器才能所有覆盖(一个R7000,一个腾达AC6 Client+AP 无线桥接,一个AC6走飞线在客厅给iptv用),屋子是二十多年前买的,那个年头做的东西较为结实。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穿墙只限于2.4G,5G的事情就别想穿墙还有多好了。绝大部分的5G信号穿墙之后,信号强度至少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