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方向主要依靠人类的耳石。耳石位于内耳深处,就是一块小小的“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可不一般,耳石周围有着复杂的感觉器官,可以依靠重力、惯性来帮助人们判断方向,保持平衡。然而,在太空的失重条件下,耳石也“飘”了起来,这么一来,大脑就会找不到方向,自然也无法判断环境产生了哪些改变。于是,脑脊液分布就产生了错乱,进而导致大脑位置的变化,大脑的脑脊液代谢也就产生了混乱。通常来说,宇航员的脑脊液多于未进入过太空的地球居民。在太空待久了,在大脑深处产生脑脊液结构——脑室会产生扩张。


耳石结构图
而另一个产生变化的结构便是脑白质。
脑白质帮助人类处理视觉与空间、平衡感、垂直感知,以及运动控制信息。科学家认为,脑脊液增加带来的压力导致脑中的水分被“压”进了脑白质,从而造成了脑白质的膨大,进而影响了宇航员的平衡感等。
脑脊液和脑白质的扩张挤占空间,自然就需要有其他结构进行缩小。缩小的就是宇航员的脑垂体,这是一种分泌各种重要激素的结构。而这对人体代谢活动产生的影响可就多了。

脑白质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