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地球这颗蔚蓝色星球上已经生存了几百万年。在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的同时,人们总是会感叹,人类是否太过孤独?我们一直不曾割舍对地外文明的想象,科学家们也尽其所能地苦苦搜寻,但至今仍未找到与我们类似的智慧生物。
苦寻无果,于是人类选择自己动手创造——机器人,就是人类创造的智能体。
机器人的发展并不是从现代社会才开始的,创造一种可以从事劳作或服务生活的自动机械,是世界各个文明从古至今的共同夙愿。古巴比伦的计时漏壶、古希腊的自动机、中国的指南车都是古代自动机械装置的精妙之作。
及至现代,三次工业革命让机器生产从无到有,从蒸汽驱动到电力驱动,从人工控制到自动控制,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回顾历史,看看那些具有象征性的“机器人”吧。
神奇的指南车
指南车是一种由齿轮系统构成的自动指向装置。不管指南车向何方行驶,车上所立木人的手指永远指向南方。关于指南车,相对比较可信的记载有如下两个:
三国时期,魏国人马钧在没有资料和模具的情况下,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利用差动齿轮原理制成了指南车;
南北朝时期,南齐太祖萧道成命令大名鼎鼎的祖冲之仿制一台缴获的指南车。祖冲之潜心钻研,在充分吸收前人工艺的基础上,对指南车的构造进行了改良,将其内部机件全部改成铜制。萧道成派人去检验这台指南车,发现它运转灵活、指向准确,比之前的那辆更加坚固、耐用。

指南车,图片来自中国科学院
后来,指南车被更为精巧的指南针所取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如此,指南车仍然是古代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会动的人形玩偶
说起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时期,人们不禁会想到唐朝,这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繁荣期,出现了很多结构复杂、移动灵活、外观精致的人形自动玩偶。
唐朝人张鷟(zhuó)在笔记体小说《朝野佥载》中记载了两个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故事:
洛州县令殷文亮用木头制作了一个女侍从,用来招待客人,让人很受用;一位名叫杨务廉的工匠只做了一个能向人乞讨的木头僧人,当僧人手中的碗里盛满铜钱时,它就会说声“布施”,引得众人纷纷围观并不断地往碗里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