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交 > 科普中国

二维材料中首次实现核自旋量子位控制

常驻编辑 科普中国 2022-08-19 晶格   量子   材料   原子核   光子   研究人员   初始化   原子   传感器   电子

研究人员使用光和电子自旋量子位来控制二维材料中的核自旋。a0e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片来源:Second Bay工作室/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a0e拜客生活常识网

据15日发表在《自然·材料》上的论文,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光子和电子自旋量子位来控制二维(2D)材料中的核自旋,实现了在2D材料中写入和读取带有核自旋的量子信息。他们用电子自旋量子位作为原子尺度的传感器,首次在超薄六方氮化硼中实现了对核自旋量子位的实验控制。该研究工作拓展了量子科学和技术的前沿,使原子尺度的核磁共振光谱等应用成为可能。a0e拜客生活常识网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个展示2D材料中核自旋的光学初始化和相干控制的工作。a0e拜客生活常识网

自旋量子位可以被用作传感器,例如探测蛋白质结构,或者以纳米级分辨率探测目标的温度。捕获在3D金刚石晶体缺陷中的电子能产生10—100纳米范围的成像和传感分辨率,而嵌入在单层或2D材料中的量子位可更接近目标样本,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强的信号。为实现这一目标,2019年,六方氮化硼中的第一个电子自旋量子位诞生。a0e拜客生活常识网

此次,研究团队在超薄六方氮化硼中建立了光子和核自旋之间的界面。a0e拜客生活常识网

核自旋可以通过周围的电子自旋量子位进行光学初始化——设置为已知的自旋。一旦被初始化,就可以用无线电频率来改变核自旋量子位,本质上是“写入”信息,或者测量核自旋量子位的变化,即“读取”信息。他们的方法一次利用3个氮原子核,其相干时间是室温下的电子量子位的30多倍。2D材料可以直接层叠在另一种材料上,从而形成一个内置的传感器。a0e拜客生活常识网

研究人员表示,2D核自旋晶格适用于大规模的量子模拟。它可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为控制核自旋量子位,研究人员首先从晶格中移除一个硼原子,并用一个电子取代它。电子位于3个氮原子的中心。每个氮核都处于随机自旋态,可以是-1、0或+1。a0e拜客生活常识网

研究人员用激光将电子泵浦到自旋态为0,这对氮核的自旋影响可忽略不计。最后,受激电子与周围的3个氮核之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迫使原子核的自旋发生变化。当循环重复多次时,原子核的自旋达到+1状态,无论重复相互作用如何,它都保持不变。当所有3个原子核都设置为+1状态时,它们就可用作3个量子位。(张佳欣)a0e拜客生活常识网

来源: 科技日报a0e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超越维度:在实验室中模拟四维物理学
  • 拓扑材料高压超快动力学研究获进展
  • 石墨烯基面上的各向异性蚀刻效应
  • 低维材料的限域催化研究获重要进展
  • 新皮肤特效曝光,大招完全重做,品质媲美双生系列
  • 石墨烯热辐射涂料可以在地暖中使用吗
  • 新材料设计开发的基础研究取得突破
  • 封面故事:螺旋GeSe
  • 环境条件下具有亚稳态高压相的纳米晶体
  • 实验室造出迄今最冷物质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