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原因是舱外宇航服其实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极限为15次。
将它留在空间站内,可供之后的宇航员继续使用。

多次使用的宇航服
看似将舱外航天服都带回来是损失了3000万,实际上这样做反而节省了成本,不用每一次上天都携带一件厚重的舱外航天服。
国际空间站中的舱外航天服就是重复使用,由于使用的次数太多现在已经出现了漏水的问题。
难怪国际空间站在2024年将会退役,上面的很多设备都是超额服役的。

国际空间站维修
既然舱位航空服务无法带回来,那么为什么舱内航天服可以呢?
因为舱内航天服基本上就没有接触到太空环境,并且宇航员只有在火箭发射升空以及返回的过程中才穿上。
舱内的时候宇航员大多数情况下穿着的都是自己的制服,甚至普通的衣服。
其实理论上来讲,宇航员可以在舱内全程不穿宇航服,只不过上个世纪前苏联发生了一场太空事故,这才让宇航员在返回过程中穿上了宇航服。

宇航员在舱内的穿着
苏联的联盟11号因为设计非常不合理,返回舱非常的狭窄,宇航员在返回的过程中根本没办法穿着宇航服坐在里面,所以他们就穿着便服返回。
没想到在进入地球大气之前,返回舱的阀门被震开了,当时舱内瞬间被置于真空环境中。
3名宇航员在这样的意外之下,顿时体液沸腾、器官炸裂,不幸牺牲。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发生在外太空的牺牲事故。
从这之后,不管哪国的宇航员返回,都穿上了航天服,因为它可以在危机发生之后,保护人体一段时间。

联盟11号遇难的航天员
其他被抛弃的物品
除了舱外航天服,被留在太空中的物品还有很多,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太空垃圾。
我们经常看见载人航天上去的时候是很大一根火箭,里面打开也是一个很大的飞行器,但是最后回到地球上的是那么一个小小的返回舱。
可以说人类将很多物品都留在了太空,当然这不是人类故意制造太空垃圾,是这些物品都和舱外宇航服一样,如果带回地球将会引发未知的危险。

废弃的卫星
人类其实有在尽可能地减少留在太空中的垃圾,就拿宇航员的排泄物来说。
早些时候的排泄物会被抽干水,然后无限地压缩,最后变成一个“结晶块”被扔出太空舱。
后来工程师们利用粪便是有机物可以燃烧的原理,先将它的水分抽干,然后一直放在返回舱的储存室。
在返回舱穿越大气层的时候,摩擦产生的巨量热,将这些排泄物烧成灰烬。

返回舱穿越大气层
很多飞行器都有临终程序,也就是在任务即将完成的前一刻,用最后一点燃料让自己坠入地球,利用大气层的摩擦让飞行器解体,然后燃烧殆尽。
并且这些飞行器选择的坠落位置都是在海洋上空,目的就是为了人多的地方。
不过不是每一次都这么完美,很多飞行器在实行“自杀”的时候,总有一些零部件没有在大气层中烧尽,然后掉落在地球上被人们发现误以为是什么外星人的科技。

卫星的程序
选择了结自我的飞行器其实很少,大部分的飞行器都是只顾着送上去,不会让它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