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艾伦今年开始尝试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他经营着一家制作桌面游戏的工作室,他很想知道,这种新型人工智能图片生成器与他委托进行创作的人类艺术家相比如何。
今年夏天,他受邀前往Discord的一个聊天服务器,人们在那里测试Midjourney。Midjourney使用一种名为“diffusion”的复杂过程将文本变成定制图像。用户在给Midjourney的信息中键入一串单词,几秒钟后这个人工智能机器就会反馈出一幅图片。
艾伦痴迷于此,他创作了数百幅图片,并对它们的逼真程度感到惊讶。不管他打什么字,Midjourney似乎都能创作出图片。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说,“我觉得它像是受到了魔鬼启发似的———好像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牵涉其中。”
最终,艾伦萌生了将他的作品提交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想法,博览会设有“数字艺术/数字操控摄影”的竞赛类别。他在当地一家商店在画布上打印了这张图片,并提交给了评委。
“博览会就要举行了,”他说,“我想,如果能向人们展示这门艺术有多棒,那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数周后,在普韦布洛的博览会场上,艾伦看到一条蓝丝带挂在他的作品旁边。他赢得了这个类别的大奖。
“我简直不敢相信,”他说,“我的感觉是,这正是我想要实现的目标。”
伦理难题
《纽约时报》网站的报道说,这引发了激烈的争议。一名推特用户写道:“我们正眼睁睁地看着艺术在我们眼前死去。”
“这太恶劣了,”另一名用户写道,“我知道人工智能艺术能带来益处,但用人工智能生成一幅画就能自称是艺术家吗?绝对不能。”
一些艺术家为艾伦辩护说,利用人工智能创作出一幅作品与使用Photoshop或其他数字图像处理工具没什么不同,要生成一件获奖作品,仍需要人类的创造力来提供正确的提示。
负责监管博览会的科罗拉多州农业部的发言人奥尔加·罗巴克说,艾伦在提交作品时充分说明了Midjourney的参与情况;而该类别的参赛规定允许“将数字技术作为创意或呈现过程一部分的艺术实践”。她说,该类别的两位评委不知道Midjourney是一个人工智能软件,但他们都告诉她,即使事先知道有人工智能参与,他们仍会把奖颁给艾伦。
报道指出,围绕新的艺术品制造技术的争论并不新鲜。许多画家对照相机的发明感到厌恶,他们认为这是人类艺术的退化。20世纪的时候,数字编辑工具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同样因需要过少的人类合作者技能而遭到纯粹主义者的排斥。
一些批评人士认为,让这种新型人工智能工具与众不同的不仅仅是它们能够以最小的投入生产出优美的艺术作品。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工作方式。DALL-E 2和Midjourney等应用软件是通过拆解开放网络上无数的图像,然后教算法识别这些图像中的模式和关系,最后以同样的方式生成新的图像。
这意味着,将作品上传到互联网上的艺术家可能会在无意间帮助培训了自己的算法竞争对手。
“这种人工智能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靠当今工作的艺术家来训练自己,”数字艺术家R·J·帕尔默8月在推特上说,“这东西想要我们的工作,它是在积极地反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