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施一公在《生命的本质和极限》中所说“我们已知物质的质量在宇宙中只占4%,其余96%的物质存在的形式是我们根本不知道的,我们叫它暗物质和暗能量。”
因此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的灵魂藏在脑神经元的微管中,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教授斯图尔特·哈梅罗夫博士和2020年诺贝尔获奖者罗杰·彭罗斯认为意识是宇宙的一部分,且存在于大脑细胞中一个很小的结构单元——微管结构中,微管极小且呈量子态,当“微管”失去其原先具有的量子态,灵魂就会离开神经系统,进而人体出现濒死体验,简称“微管量子目标还原调谐”。

磷酸钙以波斯纳分子集群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量子纠缠时间可以长达105秒!
其他科学家则反驳说,虽然神经细胞里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纠缠,但是微管的时间尺度是10^(-20)秒到10^(-13)秒,远远小于人的记忆和意识的形成时间。
曾任奥黑科学顾问的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说:“从物理学角度讲,'微管量子灵魂’论就是胡说八道,也许我太有礼貌了点”。
回顾人类科学的探索历程,每一次的重大发现,都是将旧世界观打破重组的过程,也是我们对生命重新认知的过程。
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意识(灵魂)是大脑高度发展的结果,科学家们大多认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灵魂细胞”论,人的灵魂(意识)是大脑特定神经细胞的活动。
虽然人类已经造出了可以打败世界围棋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 Go,以及可以拿到艺术创作比赛一等奖的人工智能Mid Journey,但它们没有意识,人脑是一个由860多亿个神经细胞和100多万亿个节点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如此庞大的数量,直接将人工模拟意识的设想判了死刑,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脑科学的星辰大海中,才刚刚起步。
最后,借用约翰·霍根的一句话“科学固守的最后一块阵地,不是太空领域,而是人类的意识(灵魂)世界”。
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头条号:科学视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