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理来讲,寄件人只要支付费用寄出快递,就和快递公司达成了契约,快递公司有义务确保物品完好无缺,按时送达目的地,否则就须进行赔偿。并且,快递公司为了应对可能出现意外带来的损失,专门推出了保价服务,消费者额外支付了保价费,出现问题后理应获得约定的赔偿。快递公司拒不照价赔偿,是单方面违约行为。
于法而论,从法律和相关规定看,寄件人和快递公司权责清晰,并不存在模糊地带。《快递暂行条例》规定,快件丢失应当按照企业与寄件人约定的保价规则确定赔偿责任。邮政法规定,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或者全部损毁的,按照保价额赔偿。也就是说,快递公司既然出现违约,就需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经济日报》指出,近年来,我国快递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个别快递企业盲目追求业务规模,服务未及时跟上。一些公司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了行业乱象。
2021年,中国快递行业正式进入“千亿件时代”,2022年上半年,即便受到疫情影响,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达到512亿件,同比增长3.7%,预计未来几年还将持续增长。庞大的基数之下,如何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实际上也考验着每个快递企业。
《经济日报》给出建议,既然乱象屡禁不止,就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通过行业自律解决问题。一方面,从制度设计层面,需进一步明确保价条件、保费标准、赔付细则的法律规定,杜绝快递企业随意拒保、擅自作保、赔付扯皮等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快递保价赔付应当成为监管重点,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对快递企业形成有效震慑,防止快递企业任性而为。
来源: 一见财经